时间: 2025-05-13 14:27: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14:27:40
赠适庵册工
文天祥〔宋代〕
本是儒家子,学为方外事。
此身恨凫短,有意求蝉蜕。
犹留鼎馀药,还授人间世。
从君卧山中,共谈弘景秘。
这首诗的作者原本是儒家子弟,但向往超脱于世俗的学问。虽然身体羡慕像野鸭那样轻快,但他的心愿却是想要像蝉一样蜕变。留存的只是一些炼丹的残余,仍然希望能传授给世人。从今以后,我愿和你一起隐居在山中,讨论那些高深的道理。
作者介绍:文天祥(1236年-1283年),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以忠诚于国家而闻名,尤其是在元军入侵时展现出的英雄气概。他的诗歌风格豪放,常常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文天祥身处逆境时,表达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的厌倦,体现了他在困境中仍坚持追求高尚理想的精神。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的反思。开篇两句“本是儒家子,学为方外事”,直接点明了作者的身世与志向,表明他虽出身于儒家,但却向往方外之事,体现了对传统学问的超脱与思考。
“此身恨凫短,有意求蝉蜕”,这里的“凫短”与“蝉蜕”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局限的无奈和对自由、超脱的渴望。蝉蜕象征着重生与转变,诗人在此表现出对理想状态的向往。
“犹留鼎馀药,还授人间世”,这句展现了诗人对炼丹术的留恋,同时也是对世俗的传授,表明他希望将自己的知识和理想留给后人,尽管身处世俗生活中,他依旧渴望传承高深的道理。
最后一句“从君卧山中,共谈弘景秘”,诗人表达了愿与友人隐居山中,共同探讨哲学的理想。整首诗情感真挚,反映了文天祥内心的矛盾与追求,既有对理想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的无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儒家身世的反思,展现了文天祥在困境中的理想追求,表达了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诗词测试
文天祥的身份是?
A. 道家子
B. 儒家子
C. 佛家子
“有意求蝉蜕”中“蝉蜕”象征什么?
A. 现实生活
B. 超脱与理想
C. 追求财富
诗中提到的“鼎馀药”是指?
A. 美味的食物
B. 炼丹的残余
C. 书籍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对比,文天祥的诗更倾向于表达对理想与自由的渴望,而王维则更多表现出对自然的归属感与宁静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