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12:43: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12:43:13
郭功父得杨次公家金书细字经求予作赞
这首诗主要赞美了杨次公家中所传的金书细字经,表达了对其深奥法理的敬仰与理解。诗中提到,妙莲华的智慧如同清净的法光,透彻了所有经典,虽藏于微尘之中,却闪烁着光芒。诗人以心来体悟法理,并以此庄严内心,认为非大亦非小的道理在众生心中都能发现。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和哲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此诗创作于黄庭坚受邀为杨次公的金书细字经作赞之际,表达了对佛教经典的深刻理解和虔诚的敬意。
黄庭坚的这首诗以其深邃的哲理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诗中通过“妙莲华”与“清净法光”的对比,体现了如莲花般纯净的智慧与法理的光辉,展示了诗人对佛教思想的深入思考。诗人以“微尘”来比喻世间的琐碎,指出即使在最不起眼的事物中,也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这种对生活的观察和反思是诗歌的灵魂所在。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意味深长,既有哲学的深度,又不失文学的优雅。诗人在诗中引导读者去思考,真正的智慧不仅在于经典的字句,而在于心灵的感悟与实践。通过对法的理解和内心的修炼,诗人传达了对佛教信仰的坚定和对知识的渴望。
这首诗的主题在于强调智慧的内涵与佛教信仰的深邃,鼓励人们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真理,通过内心的修炼来达到悟道的境界。
“妙莲华”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清净法光”指的是什么?
诗人如何理解经典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