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01: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01:38
冥心坐似痴,寝食亦如遗。
为觅出人句,只求当路知。
岂能穷到老,未信达无时。
此道须天付,三光幸不私。
我静心坐着,像个痴呆的人,吃饭睡觉也似乎被遗忘。
为了寻找出人头地的佳句,我只希望有人能理解我的志向。
难道我能穷一辈子,仍然不相信总有成功的时机吗?
这个道理是上天所赋予的,幸好三光(太阳、月亮、星星)并不会私藏。
诗中提到“此道须天付”,反映了古代文人对命运与才华的思考。传统文化中,常有“天命”之说,强调人无法完全掌控自己的命运。此外,三光象征着自然界的光辉,代表着希望与光明的未来。
曹松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作多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而著称,常表现对人生、理想的思考。
在唐代,诗人常常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与社会压力,曹松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理想与成功的渴望,以及对命运的思考,反映了他在社会中的孤独与追求。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命运的思考。首联“冥心坐似痴,寝食亦如遗”,通过“痴”与“遗”来展现诗人专注于理想的状态,几乎忘却了生存的基本需求,深刻体现了对理想的执着。接下来的“为觅出人句,只求当路知”则展现了诗人对外界理解的渴望,表现出一种孤独感。
在第三联“岂能穷到老,未信达无时”中,诗人以“穷到老”来质疑那些对理想失去信心的人,表达了对成功可能的坚定信念。最后一句“此道须天付,三光幸不私”更是将命运与努力结合,强调成功的机遇并非完全靠个人努力,而是与天命相连。整首诗情感深邃,充满了对命运的感慨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体现了古代文人对生活的无奈与坚韧。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成功的执着追求,以及对命运的深刻思考,传达出一种虽受困扰但依然不放弃希望的精神。
诗人通过什么状态来体现对理想的执着?
A. 痴呆
B. 忙碌
C. 兴奋
D. 绝望
“此道须天付”中的“道”指的是什么?
A. 生活
B. 理想与成功的追求
C. 道德
D. 学问
诗歌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命运的不满
B. 对光明未来的希望
C. 对生活的迷茫
D. 对他人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