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和皇太子梅诗二首》

时间: 2025-05-12 08:18:35

诗句

清赏堂前隔俗尘,南枝得雪晓争新。

独将却月凌风影,搀献储皇第一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8:18:35

原文展示:

和皇太子梅诗二首
作者: 杨万里

清赏堂前隔俗尘,
南枝得雪晓争新。
独将却月凌风影,
搀献储皇第一春。

白话文翻译:

在清赏堂前,远离世俗的尘嚣,
南方的梅枝上沾着雪花,在晨曦中显得格外新鲜。
我独自将明月的影子推开,迎接春风的到来,
献上一枝梅花,作为献给皇太子的第一春。

注释:

  • 清赏堂:一个清静、高雅的地方,远离尘世的喧嚣。
  • 隔俗尘:“隔”表示远离,指与世俗的污浊隔绝。
  • 南枝得雪:指南方的梅花枝头覆盖着雪。
  • 晓争新:“晓”指晨曦,“争新”表示在晨光下显得特别新鲜。
  • 独将却月:独自将月光推开,表示对春天的渴望。
  • 凌风影:在风中摇曳的影子。
  • 搀献:献上,表示将梅花呈现给他人。
  • 储皇:指皇太子。

典故解析:

在中国文学中,梅花常被视为高洁和坚韧的象征。梅花在寒冬中绽放,寓意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时,诗中提到的“春”,不仅象征着季节的更替,也象征着希望和新的开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常以自然之美和人情世态为题材,语言清新,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和外敌侵扰的背景下,诗人用梅花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梅花的清雅与坚韧,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描绘了清赏堂前的宁静与梅花的娇艳,隔绝了世俗的纷扰,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梅花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新鲜,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后两句则通过“独将却月凌风影”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与期待,仿佛在邀请春风与明月一同来临。最后一句“搀献储皇第一春”则是对皇太子的献礼,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王室的忠诚与祝福。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象鲜明,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清赏堂前隔俗尘:描绘了一个清雅的环境,诗人身处于清赏堂前,远离了世俗的喧嚣和尘埃。
  2. 南枝得雪晓争新:梅枝上沾着雪,晨曦中显得格外新鲜,表现梅花的高洁与独特。
  3. 独将却月凌风影:诗人独自将月光的影子推开,表现出对春天的渴望,象征着希望。
  4. 搀献储皇第一春:献上梅花,作为献给皇太子的第一春,体现了诗人的忠诚与祝福。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之间产生对称美,例如“清赏堂前”和“南枝得雪”。
  • 意象:梅花、雪、晨曦等意象,营造出清新、脱俗的气息。
  • 拟人:将自然界的元素与诗人的情感结合,赋予梅花生动的形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通过梅花的意象,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反映了对春天的期待与对国家的祝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
  • :象征纯洁与清新。
  • 晨曦: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
  • 春风:象征生机与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清赏堂前”所表达的意境是什么?

    • A. 喧嚣热闹
    • B. 清静高雅
    • C. 暗淡无光
  2. 在诗中,梅花的意象象征着什么?

    • A. 生命的短暂
    • B. 坚韧与高洁
    • C. 世俗的繁华
  3. “搀献储皇第一春”中“搀献”的意思是?

    • A. 赠送
    • B. 拒绝
    • C. 隐藏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梅花》
  •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诗词对比:

  • 王安石《梅花》:同样以梅花为主题,但更侧重于梅花的坚韧与高雅。
  • 李清照《如梦令》: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杨万里诗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瓶中红白二莲五首 刘公佐亲家奉议挽词二首 题李子立知县问月台 霜草 送赣守张子智左史进直敷文阁,移师八桂二首 秋热追凉池上 山庄李花 霅溪 望多稼亭 过洛社望南湖暮景三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丿字旁的字 包含喁的词语有哪些 延亘 毛字旁的字 诿混 年方弱冠 心字底的字 屡戒不悛 一挥九制 白鱼登舟 釆字旁的字 马栏 風字旁的字 魂开头的成语 北山文 移山拔海 日冕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