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6:20: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20:43
高台走上青天半,手弄银盘濯银汉。
唤起謪仙同醉吟,一面问月一面斟。
初头混沌鹘仑样,阿谁凿开一为两。
是时燧人犹未胎,那得火铸银盘来。
此盘能团复能缺,团是谁磨缺谁啮。
中有桂枝起秋风,何处移来秧此中。
謪仙似痴还似黠,把酒问月月无说。
老夫伐月一转语,月却问君君领否。
君能饮酒更能诗,一夕无月君不嬉。
月能伴君饮百斛,月能照君诗万玉。
君但一斗百篇诗,莫问有月来几时。
謪仙远孙证明著,笑脱乌纱看月落。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台上,仰望夜空,手中把玩着如同银盘般的明月。诗人呼唤着谪仙(神仙)一同欢饮吟诵,边问着月亮边倒酒。起初混沌的天地间,究竟是谁将其劈开成为天与地?那时的燧人(古人)还未出生,又从何而来用火铸成银盘呢?这个银盘有圆有缺,圆的究竟是谁磨成的,缺的又是谁啃噬的?盘中有桂枝,随秋风摇曳,哪里来的秧苗生长在其中?谪仙似乎既痴又聪慧,举杯问月,月却无言回应。老夫与月轮流说话,月又反问你是否领悟?你能饮酒,更能作诗,若无月光,你又何以欢乐?月可以陪你饮酒百斛,照亮你的诗篇万千。你只需一斗酒,便可作出百篇诗,不必问月亮何时再来。谪仙的远孙证明了这一切,笑着脱下乌纱,目送明月落下。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作品清新隽永,追求自然与真情的表现。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借助月亮和高台的意象,抒发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反映出他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感悟。
《题李子立知县问月台》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月亮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生的感悟。整首诗以高台为起始,诗人站在高处,向月亮发问,显示出一种渴望探求真理的精神。在诗中,月亮不仅是自然现象,更是诗人与宇宙、人生进行对话的媒介。
诗的开头描写了高台与明月的关系,巧妙地将二者结合在一起。诗人通过“手弄银盘濯银汉”的意象,形象地表达了月亮的明亮如同银盘一般,映衬出夜空的浩瀚。接着,诗人引入了“謪仙”的概念,轻松地将古代神话与现实生活结合,增添了诗的趣味性。
在对话中,诗人与月亮之间的交流充满了哲理的意味,月亮无言回应,似乎在提示人们对生活哲理的思考。诗的后半部分,提到“君能饮酒更能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饮酒作诗的热爱,更传达了对人生态度的反思。诗人在此呼唤人们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刻,而不必过于纠结于时间与存在的本质。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与情感的表达上相得益彰,展现出杨万里高超的艺术造诣。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哲理的思考,以及对人生的珍惜。通过月亮的意象,诗人探讨了时间、存在与人生的关系,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与淡然的态度。
诗中“高台走上青天半”意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謪仙”指的是?
诗中“月能伴君饮百斛”表达了什么?
这两首诗在意象与情感上与杨万里的作品有相似之处,但各自呈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主题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