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访周仲觉夜宿南岭,月色粲然。晓起路湿闻有》

时间: 2025-08-03 00:51:09

诗句

夜晴那得晓来泥,才见金钲浴绀池。

一阵五更松上雨,元来睡著不曾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3 00:51:09

原文展示:

夜晴那得晓来泥,才见金钲浴绀池。一阵五更松上雨,元来睡著不曾知。

白话文翻译:

夜晚晴朗时,怎么能看到清晨的泥泞呢?等到天亮,才发现金色的钟声在碧水中沐浴。一阵松林中的雨声传来,我竟然在睡梦中未曾察觉。

注释:

  • 夜晴:夜晚天空晴朗。
  • 晓来泥:早晨的泥泞,指早上露水或雨水浸润土地后形成的泥土。
  • 金钲:金色的钟声,可能是指某种乐器或钟的声音。
  • 浴绀池:在碧绿的水中沐浴,指水面的反射效果。
  • 五更:指夜晚五点左右的时间。
  • 松上雨:松树上落下的雨声。
  • 元来:原来,表示对之前情况的认知。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传统典故,但通过“金钲浴绀池”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表现出对自然美的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以山水诗著称,诗风清新自然,常描写田园风光,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岭的夜晚,杨万里在此期间游览,受夜晴和晨露的启发,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感悟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访周仲觉夜宿南岭,月色粲然。晓起路湿闻有》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夜宿体验的诗。开头两句通过夜晚的晴朗与清晨的泥泞形成对比,表现出一种时空的转换和自然的变化。“金钲浴绀池”一语,运用意象化的手法,描绘出月光照耀下水面的美丽,展现了诗人对夜色的细腻观察和对美的感悟。接着,通过“五更松上雨”的描写,体现了早晨的静谧与自然的生动,诗人终于意识到自己在宁静中沉睡的状态,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整首诗虽然短小,但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的细腻感知与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夜晴那得晓来泥:夜晚晴朗,天亮时才发现路面湿滑,暗示夜晚的宁静与白天的醒悟。
  2. 才见金钲浴绀池:早晨的阳光照射在水面,像金色的钟声在水中荡漾,表现出晨光的美丽。
  3. 一阵五更松上雨:五更时分,松树上的雨声传来,描绘出清晨的宁静与动感。
  4. 元来睡著不曾知:诗人之前在睡梦中未曾察觉这一切,表现出对自然美的无意识感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晨光比作金色的钟声,突出景色的美感。
  • 拟人:松树上的雨声好像在低语,增添了诗歌的生动性。
  • 对仗:夜与晓、金与绀、水与池,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反映出一种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夜晴:象征宁静与安逸。
  • 金钲:象征美好与希望。
  • 绀池:象征自然的纯净与美丽。
  • 松上雨:象征自然中的生机与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金钲”指的是什么?

    • A. 银色的钟声
    • B. 金色的钟声
    • C. 铜色的钟声
  2. 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 A. 对战争的思考
    • B. 对自然的描绘
    • C. 对人际关系的探讨
  3. “夜晴那得晓来泥”中表现了什么?

    • A. 夜晚的美丽
    • B. 晨间的泥泞
    • C. 生活的无奈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竹里馆》

诗词对比:

  1.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更加注重孤独与宁静的心境。
  2.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在夜晚的描绘上更为豪放,展现出诗人气魄与情怀。

参考资料:

  • 《宋诗精选》
  • 《杨万里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满江红 其六 十月五日左昆之建破桥之功 满江红 游颐和园 满江红 满江红 卓人见过小酌。用前韵 满江红 看侯永奎演《打虎》 满江红 满江红 有感 满江红 和毛会候汴梁怀古 满江红 夏夜忆慎娟大姊 满江红 次柳屯田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贪如饕餮 知书知礼 垣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岳镇 弋字旁的字 随机而变 丶字旁的字 言约理辨 灭开头的成语 用字旁的字 鳌掷鲸呿 拿一手 木版图 包含池的成语 言字旁的字 黄字旁的字 包含脸的成语 赉赙 敖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粉面朱唇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