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谒墓五首》

时间: 2025-04-29 03:03:36

诗句

尼父常言讳徵在,释迦说法向摩耶。

僧伽端的□□姓,络秀何须有外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3:03:36

原文展示:

尼父常言讳徵在,
释迦说法向摩耶。
僧伽端的姓,
络秀何须有外家。

白话文翻译:

尼父(孔子)常说,隐秘的真理在于内心,
释迦牟尼(佛祖)在摩耶夫人面前传授教义。
僧伽(僧侣)本是端正的姓氏,
而不需要有外来的家族背景。

注释:

字词注释

  • 尼父:指孔子,意指父亲或老师。
  • 讳徵:隐秘的真理或内涵。
  • 释迦: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
  • 摩耶:释迦牟尼的母亲,佛教中的重要人物。
  • 僧伽:僧侣的意思,表示出家人。
  • 端的:清白正直,不做伪饰。
  • 络秀:可能指“络绎不绝”的意思,暗指外来的家族。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尼父”和“释迦”,分别引入了儒家和佛教的思想,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的传承与交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阮,号东海,宋代诗人,擅长诗词与文赋,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的思考。他的诗风受到晚唐诗人的影响,简洁明快,意蕴深远。

创作背景: 《谒墓五首》是刘克庄在追悼故人或表达对先哲的敬仰时创作的,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死亡及精神追求的思考。

诗歌鉴赏:

《谒墓五首》通过引入儒释两家的思想,表达了对人生真谛的探寻和对先哲的敬仰。诗的开头提到“尼父常言讳徵在”,不仅是对孔子思想的承认,也暗示了对内在道德和思想的重视,表明诗人对人心的关注。接着提到释迦在摩耶面前说法,展现了佛教对人性和道德的探讨。后面两句则强调了僧侣的清白与正直,表达出一种反对外在家族影响、追求内在修养的思想。

整首诗言简意赅,意象丰富,既有哲理的深邃,又不失文人的情感。诗人在对先哲的敬重中,传达出对真理与内心修养的追求,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尼父常言讳徵在:孔子常常强调内心的真理和道德的重要性。
  • 释迦说法向摩耶:佛教的传承,释迦牟尼在母亲面前传授教义,寓意着真理的传承和母爱的伟大。
  • 僧伽端的姓:僧侣应该有清白正直的品质。
  • 络秀何须有外家:强调内在的修养不需要依赖外部的家族背景。

修辞手法

  • 诗中采用了对仗和比喻的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表达的力量。
  • 借用历史典故,使得诗歌的内容更具深度与广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内在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反映了对人生真理的探索和对儒释文化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尼父:象征着儒家文化的智慧与道德。
  • 释迦:代表着佛教的慈悲与智慧。
  • 僧伽:象征着出家人清净的生活与修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谒墓五首》的作者是?

    • A. 杜甫
    • B. 刘克庄
    • C. 李白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尼父”指的是谁?

    • A. 孟子
    • B. 释迦牟尼
    • C. 孔子
    • D. 老子
  3. 诗中强调的内在修养主要体现在什么上?

    • A. 外在财富
    • B. 家族背景
    • C. 道德信仰
    • D. 社会地位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刘克庄的《谒墓五首》更侧重于对内在道德的反思,而杜甫则更多地描绘了社会的苦难和个人的悲伤。两者在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上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文显兄弟见过 与李潭州椿寿翁五首 其四 寄周内翰 周愚卿同内子游仰山南岳后予一日行途中寄之 寄莫万安 同何叔信赴在伯之集醉甚既归得二绝句并呈 彦博许见过不至 章少隐尝有逸句云片片梅花随雨脱浑疑春雪堕 刘伯山书来云有施主为造一亭刘子澄名曰竹溪 次滕彦真韵三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得道多助 乛字旁的字 豆字旁的字 血国 鹰扬虎视 鹿字旁的字 巾字旁的字 逞强称能 反文旁的字 福善祸淫 平旷 再度 刳磔 解开头的成语 此一时,彼一时 讲员 包含住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