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3:03: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3:03:36
尼父常言讳徵在,
释迦说法向摩耶。
僧伽端的姓,
络秀何须有外家。
尼父(孔子)常说,隐秘的真理在于内心,
释迦牟尼(佛祖)在摩耶夫人面前传授教义。
僧伽(僧侣)本是端正的姓氏,
而不需要有外来的家族背景。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阮,号东海,宋代诗人,擅长诗词与文赋,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的思考。他的诗风受到晚唐诗人的影响,简洁明快,意蕴深远。
创作背景: 《谒墓五首》是刘克庄在追悼故人或表达对先哲的敬仰时创作的,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死亡及精神追求的思考。
《谒墓五首》通过引入儒释两家的思想,表达了对人生真谛的探寻和对先哲的敬仰。诗的开头提到“尼父常言讳徵在”,不仅是对孔子思想的承认,也暗示了对内在道德和思想的重视,表明诗人对人心的关注。接着提到释迦在摩耶面前说法,展现了佛教对人性和道德的探讨。后面两句则强调了僧侣的清白与正直,表达出一种反对外在家族影响、追求内在修养的思想。
整首诗言简意赅,意象丰富,既有哲理的深邃,又不失文人的情感。诗人在对先哲的敬重中,传达出对真理与内心修养的追求,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内在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反映了对人生真理的探索和对儒释文化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谒墓五首》的作者是?
诗中提到的“尼父”指的是谁?
诗中强调的内在修养主要体现在什么上?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刘克庄的《谒墓五首》更侧重于对内在道德的反思,而杜甫则更多地描绘了社会的苦难和个人的悲伤。两者在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上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