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0:34: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0:34:43
长平箭头歌
作者: 李贺
漆灰骨末丹水沙,
凄凄古血生铜花。
白翎金竿雨中尽,
直余三脊残狼牙。
我寻平原乘两马,
驿东石田蒿坞下。
风长日短星萧萧,
黑旗云湿悬空夜。
左魂右魄啼肌瘦,
酪瓶倒尽将羊炙。
虫栖雁病芦笋红,
回风送客吹阴火。
访古丸澜收断镞,
折锋赤璺曾刲肉。
南陌东城马上儿,
劝我将金换簝竹。
这首诗描绘了古战场的惨烈与历史的沉重。诗中提到的“漆灰骨末丹水沙”,象征着战斗后留下的残骸与血迹,古血如铜花般生生不息,显现出历史的沉重与悲痛。“白翎金竿雨中尽”,描绘了战斗中残存的武器和战士的悲惨命运。“我寻平原乘两马”,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追溯与思考。接下来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与人事的交错,似乎在暗示着历史的无情与个人的渺小。
李贺(790-816),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以奇幻的想象和浓烈的情感著称。他的诗风独特,常常充满了神秘与哀愁,喜欢运用丰富的意象和多样的修辞手法。李贺的诗作多以叙事和抒情相结合,表现出对历史和自然的细腻感受。
这首《长平箭头歌》写作于唐代,正值国家战乱与社会动荡之际,诗人通过对战争的描绘,反映了个人对历史的感受与思考,表达了对战争带来的痛苦与悲伤的深切体悟。
《长平箭头歌》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情感厚度的作品,诗人用生动的意象和沉重的语气描绘了战争的残酷。整首诗通过对战场的细致描写,展现了历史的伤痛与人性的脆弱。开头的“漆灰骨末丹水沙”,直截了当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血腥的战场,令人不寒而栗。古血与铜花的结合,不仅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也让人思考生命的脆弱与流逝。
在自然的描写上,诗人将风、日、星、黑旗等元素融入其中,营造出一种苍凉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战争与和平之间的无常。左魂右魄的提及,也暗示了人在历史洪流面前的无奈与悲哀。最后,结尾的“劝我将金换簝竹”,则是对物质与精神之间关系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人生价值的探讨。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和对仗等修辞手法,通过生动的意象增强了情感的表达。例如,“古血生铜花”运用了比喻,形象地传达出历史的沉重,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战争的深刻反思与历史的追忆,表达了对人类苦难与生命脆弱的深切感悟。诗人通过对自然与人事的描写,揭示了生活的无常与历史的残酷。
诗中提到的“漆灰”是指什么?
“白翎金竿”象征着什么?
诗中“我寻平原乘两马”表达了什么?
李贺的《长平箭头歌》与杜甫的《春望》都描绘了战争带来的痛苦与历史的沉重。李贺以独特的意象与情感直接反映古战场的悲惨,而杜甫则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展现了战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两者在风格上虽有不同,但都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人性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