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15: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15:30
满江红(甲申春侍亲来利州道间) 李曾伯 〔宋代〕
衮衮青春,都只恁堂堂过了。
才解得,一分春思,一分春恼。
儿态尚眠庭院柳,梦魂已入池塘草。
问不知春意到花梢,深多少。
花正似,人人小。
人应似,年年好。
奈吴帆望断,秦关声杳。
不恨碧云遮雁绝,只愁红雨催莺老。
最苦是茅店月明时,鸡声晓。
春天的美好时光,仿佛都在堂前一一流逝。
我才领悟到,春天的思念,和春天的烦恼,都是一分一分交替着。
小孩在庭院的柳树下安静地睡着,梦中的心灵却早已沉浸在池塘旁的草丛里。
不知道春天的气息到底在花梢上停留了多少。
花朵就像人一样,皆显得娇小。
人们也应像春天一样,年年都能过得好。
可惜吴帆已在远方望不见,秦关的号角声也变得遥远。
我不怨恨碧蓝的天空遮住了归雁,反而忧虑红雨催促了黄莺的衰老。
最痛苦的时刻是月明的茅店时分,听到鸡鸣的清晨。
作者介绍:李曾伯是宋代著名的词人,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生情感,风格清新而细腻。他的诗词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春天,作者在春日游历途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与自己内心的惆怅,表达了对青春流逝和人生感慨的思考。
这首《满江红》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人生的无奈。诗的开头,以“衮衮青春”引入,强调青春的流逝与珍贵,接着通过“春思”“春恼”引发读者对爱情与人生的思考。诗人在描写春天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诗中“问不知春意到花梢,深多少”的疑问,传递出一种对生命流逝的无奈与感慨。通过“奈吴帆望断,秦关声杳”,作者让读者感受到身处他乡的孤独与思乡之情。最后以“最苦是茅店月明时,鸡声晓”收尾,表达了对生活琐碎的无奈与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诗语音和谐,情感真挚,既有对春天的赞美,又有对人生的思考,是一首兼具哲理与艺术美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象,反映了人生的流逝与思乡之情,表达了对青春的珍惜与对生活的感慨,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与哲理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衮衮青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青春的珍惜
B. 对老去的无奈
C. 对春天的赞美
D. 对自然的热爱
“奈吴帆望断,秦关声杳”中,吴帆和秦关分别象征什么?
A. 自然和人生
B. 远方和思乡
C. 爱情和友谊
D. 青春和回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