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减字木兰花》

时间: 2025-04-27 02:42:11

诗句

屈亭湘浦。

怨尽朝云还暮雨。

知是谁何。

赋得清愁尔许多。

爱来慵去。

此意平生成浪许。

著尽茸袍。

想像江梅雪后娇。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42:11

原文展示:

减字木兰花
屈亭湘浦。怨尽朝云还暮雨。
知是谁何。赋得清愁尔许多。
爱来慵去。此意平生成浪许。
著尽茸袍。想像江梅雪后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湘江边亭子里,面对着朝云和暮雨的忧愁,心中满是清愁,不知究竟是谁在忍受这种愁苦。爱情的到来和离去,似乎总是那么懒散,留下的只是无尽的波澜。想象着江边的梅花,在雪后显得更加娇美。

注释:

  • 屈亭:屈身于亭子,指在亭子里。
  • 湘浦:湘江的岸边,指作者所在的地点。
  • 怨尽:怨恨、忧愁消散。
  • 清愁:清淡的忧愁,指内心的忧虑。
  • 慵去:懒惰地离去。
  • 浪许:波澜,指感情的波动。
  • 茸袍:柔软的衣袍,暗指温暖的拥抱。
  • 江梅:江边的梅花,象征着清雅与坚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彦端(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作品以清新、细腻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物与人情感结合的诗作。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一个雨后的黄昏,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爱情的思考与感伤,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爱情与个人情感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减字木兰花》以湘江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诗人通过描绘亭子、云雨和江梅,表达了内心深处的忧愁与对爱情的思考。诗中“怨尽朝云还暮雨”一句,引出了情感的波动,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变化,似乎在诉说着一种难以言说的孤独感。接下来的“知是谁何”,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迷惘,似乎在询问爱情的真正含义。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屈亭湘浦:身处湘江的亭子,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2. 怨尽朝云还暮雨:在朝云与暮雨的交替中,愁苦似乎已经消散,但仍然留有余韵。
  3. 知是谁何:对爱情的困惑与思考,反映出内心的孤独。
  4. 赋得清愁尔许多:以清愁为题,表达了对情感的细腻感受。
  5. 爱来慵去:对爱情的淡漠和无奈,感受到情感的波动。
  6. 著尽茸袍:想象着温暖的怀抱,却又感到无比的孤独。
  7. 想像江梅雪后娇:以梅花的美丽象征爱情的希望,暗示内心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江梅”比喻爱情的纯洁与美好。
  • 拟人:将情感拟人化,使情感更为生动。
  • 对仗:句子结构对称,使诗歌更为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爱情的思考与感伤,反映了对孤独与渴望美好的感悟,展现出诗人对生命、爱情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亭子:象征静谧与思考的空间。
  • 云雨:象征情感的变化与无常。
  • 江梅:象征美丽与坚韧的爱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自然景物是什么?
    A. 大海
    B. 江梅
    C. 山川

  2. 诗的情感基调是?
    A. 快乐
    B. 愁苦
    C. 兴奋

  3. “怨尽朝云还暮雨”中的“朝云”指的是什么?
    A. 晴天
    B. 晨曦
    C. 雨天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赵彦端:两位诗人在抒发情感的细腻程度上相似,但李清照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直接表达,而赵彦端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内心的感受。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华清宫三首·其三 莲花 华清宫三首·其二 惜莲花 临川见新柳 新柳 山路木芙蓉 残莲花(后首一作张林诗) 玉阶春草诗 望雪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卜字旁的字 修闾氏 彑字旁的字 寄情诗酒 插汉干云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堆案盈几 耳后生风 草字头的字 收要 赞叹 镸字旁的字 立刀旁的字 惹草拈花 日月不可逾 一家一火 包含暖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