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05:12: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05:12:40
原文展示:
挽歌诗三首 其三 陆机 〔魏晋〕
重阜何崔嵬,玄庐窜其间。 磅礴立四极,穹隆放苍天。 侧听阴沟涌,卧观天井悬。 圹宵何寥廓,大暮安可晨。 人往有返岁,我行无归年。 昔居四民宅,今托万鬼邻。 昔为七尺躯,今成灰与尘。 金玉素所佩,鸿毛今不振。 丰肌飨蝼蚁,妍姿永夷泯。 寿堂延魑魅,虚无自相宾。 蝼蚁尔何怨,魑魅我何亲。 拊心痛荼毒,永叹莫为陈。
白话文翻译:
高大的山丘多么巍峨,黑色的墓庐隐藏其中。 它雄伟地矗立在四方,高耸入云,仿佛支撑着苍天。 我侧耳倾听阴沟的水声,躺着仰望天空的井口。 墓穴的夜晚多么空旷,漫长的黑夜怎能迎来黎明。 人们离去后还有归来的岁月,而我前行却无归期。 昔日居住在人们的居所,如今却与万鬼为邻。 曾经的七尺之躯,如今化作灰烬和尘埃。 曾经佩戴的金玉,如今轻如鸿毛,不再有分量。 丰满的肌肤被蝼蚁享用,美丽的容颜永远消失。 寿堂中延请魑魅,虚无之中自成宾客。 蝼蚁你何怨,魑魅我何亲。 抚心痛楚,长叹无法陈述。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文学家、书法家,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陆机是东吴名将陆逊的孙子,才华横溢,文采斐然,尤以诗赋见长。他的诗歌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语言优美,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陆机的《挽歌诗三首》中的第三首,挽歌是古代用于哀悼死者的诗歌。这首诗通过对墓地的描绘,表达了对死亡的深刻思考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墓地为背景,通过对墓地的描绘,表达了对死亡的深刻思考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中“重阜何崔嵬,玄庐窜其间”描绘了墓地的高大和神秘,而“人往有返岁,我行无归年”则表达了生命的无常和死亡的不可逆转。诗中的意象丰富,如“磅礴立四极,穹隆放苍天”展现了墓地的雄伟,而“丰肌飨蝼蚁,妍姿永夷泯”则描绘了死亡后的凄凉。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死亡的描绘,引发读者对生命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墓地的描绘,表达了对死亡的深刻思考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死亡的描绘,引发读者对生命的思考。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重阜何崔嵬,玄庐窜其间”中的“重阜”和“玄庐”分别指什么? A. 高大的山丘和黑色的墓庐 B. 高大的山丘和神秘的墓地 C. 神秘的墓地和黑色的墓庐 D. 神秘的墓地和神秘的墓地 答案:A
诗中“人往有返岁,我行无归年”表达了什么? A. 生命的无常和死亡的不可逆转 B. 生命的短暂和死亡的神秘 C. 生命的美丽和死亡的凄凉 D. 生命的丰满和死亡的空旷 答案:A
诗中“丰肌飨蝼蚁,妍姿永夷泯”中的“丰肌”和“妍姿”分别指什么? A. 丰满的肌肤和美丽的容颜 B. 生命的丰满和美丽 C. 死亡的凄凉和空旷 D. 死亡的神秘和不可逆转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