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舟过柴步寺》

时间: 2025-05-13 09:46:26

诗句

野寺隔疏樾,远舟见深殿。

独径通绝崖,长萦度微线。

曩游携重弱,攀岸已震眩。

前瞻足未到,下窥意先转。

朝来经云根,尘思起清羡。

野夫三二辈,走过疾於箭。

俛仰二十年,今老怀昔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09:46:26

原文展示

舟过柴步寺
(作者:杨万里)

野寺隔疏樾,
远舟见深殿。
独径通绝崖,
长萦度微线。
曩游携重弱,
攀岸已震眩。
前瞻足未到,
下窥意先转。
朝来经云根,
尘思起清羡。
野夫三二辈,
走过疾於箭。
俛仰二十年,
今老怀昔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的是在舟行至柴步寺时的所见所感。远处的寺庙被稀疏的树荫隔开,远船上隐约可见深邃的殿堂。独自一条小路通往陡峭的悬崖,缠绕着细微的线条。回忆往昔,自己带着年幼的身躯来此游玩,如今已因攀爬而感到眩晕。向前眺望,脚步尚未抵达,心思却已经提前转动。今晨来此,听到经文的根源,尘世的思虑涌起了清新的羡慕。几位乡野的年轻人,跑过来如箭般迅速。俯仰之间,二十年过去,如今已老,却怀念当年健壮的自己。

注释

  • 疏樾:稀疏的树荫。
  • 深殿:寺庙中深邃的殿堂。
  • 绝崖:陡峭的悬崖。
  • 长萦:长长地缠绕。
  • 曩游:之前的游玩。
  • 震眩:因攀爬而感到眩晕。
  • 经云根:佛教经典的根本。
  • 尘思:世俗的思虑。
  • 野夫:乡村的年轻人。
  • 疾於箭:比箭还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亭,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山水的热爱而闻名。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风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杨万里晚年之时,诗人在舟行至柴步寺时,回忆往昔,感慨时光流逝,身体的变化与心境的感受交织在一起,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舟过柴步寺》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以及对人生的深刻反思。诗的开头通过描绘远处的寺庙和稀疏的树荫,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幽远的意境,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受。接着,诗人写道“独径通绝崖”,独自攀爬的景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险峻,也暗示了人生之路的艰难。

在该诗中,杨万里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的内心世界:随着年岁的增长,身体的虚弱与当年的健壮形成鲜明对比,带来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尤其是“朝来经云根,尘思起清羡”一句,表现了在佛教文化的影响下,作者对清净心境的向往与内心的挣扎。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在于怀旧与哲思,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透过自然的景象,诗人不仅表达了自我情感的波动,更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探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野寺隔疏樾:远离尘嚣的野外寺庙在稀疏的树荫后,营造出一幅宁静的画面。
  • 远舟见深殿:远处的船只映衬出深邃的寺庙,表现出一种遥远而神秘的感觉。
  • 独径通绝崖:独自一条小路通向陡峭的悬崖,象征着人生的孤独与挑战。
  • 长萦度微线:细小的线条在空中缠绕,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 曩游携重弱:回忆往昔,携带着年幼的身体,表现出对青春的怀念。
  • 攀岸已震眩:攀爬的过程令作者感到眩晕,象征着生活的沉重与疲惫。
  • 前瞻足未到:向前眺望,脚步尚未抵达,预示着未来的不可知。
  • 下窥意先转:目光向下看去,心思却早已转动,表现出心境的复杂。
  • 朝来经云根:今晨听到佛经,唤起对清净的向往。
  • 尘思起清羡:世俗的思虑中滋生出对清净的羡慕。
  • 野夫三二辈:几个乡间年轻人快速路过,表现出生命的活力与朝气。
  • 走过疾於箭:他们奔跑的速度如箭般迅疾,象征着年轻的活力。
  • 俛仰二十年:在岁月的流逝中,俯仰之间已过去二十年。
  • 今老怀昔健:如今已老,怀念当年健壮的自己,表达出对青春的怀念与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舟与寺庙的远近比作人生的距离,构建了诗的情感基调。
  • 对仗:诗中各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对人生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青春流逝的怀念,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寺庙:象征着宁静与心灵的归宿。
  • :代表着人生旅途中的艰辛与探索。
  • :象征着人生的险阻与挑战。
  • 云根:佛教文化的象征,代表了内心的清净与觉悟。
  • 野夫:乡间年轻人的象征,表现出生命的朝气与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疏樾”指的是:

    • A. 稠密的树荫
    • B. 稀疏的树荫
    • C. 没有树荫
    • D. 绿色的草地
  2. 诗人通过“曩游携重弱”表达了什么?

    • A. 对年幼时光的怀念
    • B. 对年轻人的羡慕
    • C. 对寺庙的赞美
    • D. 对自然景色的描绘
  3. 诗中提到的“尘思起清羡”主要表达了:

    • A. 对世俗的厌倦
    • B. 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 C. 对人生的无奈
    • D. 对年轻人的批评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对故乡和过往的思念。
  • 《登高》(杜甫):描绘了对人生苦难的感慨与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诗词对比

  • 《舟过柴步寺》《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两首诗都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前者更侧重于对过去的怀念,后者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舟过柴步寺》这首诗。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菩萨蛮 其一 菩萨蛮 菩萨蛮 其一 菩萨蛮 绣江即事 菩萨蛮 其一 菩萨蛮 其三 七夕 菩萨蛮 其一 读小山词 菩萨蛮 所见 菩萨蛮 其七 菩萨蛮 东观音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掩耳偷钟 临池学书 权衡得失 晢眇 玉字旁的字 不求人 厄字旁的字 辛字旁的字 孤衾独枕 阅问 米字旁的字 风斗 旦旦而伐 包含误的词语有哪些 斗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包含滚的成语 铮铮佼佼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