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1 03:45: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03:45:16
丁香结
作者: 杨泽民 〔宋代〕
梅雨犹清,冷风乘急,遥送万丝斜陨。
听水翻雷迅。冒雾湿,但觉衣裘皆润。
乱山烟嶂外,轻寒透未免强忍。
崎岖危石,耸峭峻岭,都齐行尽。
指引。看负弩旌旗,谩卷空排素阵。
向晚收云,黎明见日,渐生红晕。
堪欢萍泛浪迹,事无长寸。
但新来纤瘦,谁信非因病损。
梅雨时节依然清新,冷风急促地吹来,遥远送来万千雨丝斜斜落下。
听那水声如雷,波涛汹涌,迷雾中湿气弥漫,穿着的衣裳都感到潮润。
在重重山峦的烟雾之外,轻微的寒意透过来,实在让人忍受不住。
崎岖的危险石头,耸立的峻岭,都一一消失无踪。
指引的方向可见,看那背负弩箭的旗帜,随意卷起空中的素白阵列。
傍晚时分收起云彩,黎明时见到太阳,渐渐生出红晕。
值得高兴的是,浮萍在浪花中漂泊,事情没有长久的痕迹。
然而最近我却变得纤瘦,谁能相信这不是因病而消瘦呢?
作者介绍:杨泽民,宋代人,擅长诗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情感细腻,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梅雨时节,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个人的淡淡忧伤与对生活的感悟。在潮湿的气候中,诗人感受到内心的纷扰与身体的虚弱,反映出对生命脆弱的思考。
《丁香结》是一首充满自然意象与个人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梅雨时节的气候变化与自身的情感状态紧密结合。开篇以“梅雨犹清,冷风乘急”引入,给人以清新而又略显凉意的感觉,仿佛让读者置身于那湿润的空气中。
诗中“听水翻雷迅”一语,生动地描绘了急流翻滚的声音,展现了自然的力量。接下来的“冒雾湿,但觉衣裘皆润”,则通过衣裳的润湿,象征了诗人内心的感受,隐喻着生活中的种种压力与不安。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在反映自己的心情,形成了一种内外相应的对照。
“乱山烟嶂外,轻寒透未免强忍”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寒冷的无奈与忍耐,生动地传达了身处山野的孤独感。在“指引”之后,诗人又提到“负弩旌旗,谩卷空排素阵”,这里的旌旗不仅代表着战争的艰辛,更象征着人生的征途与追求。
整首诗在最后以“向晚收云,黎明见日,渐生红晕”结束,给人以希望与温暖,虽然身处困境,依旧可以期待光明的未来。诗人用“堪欢萍泛浪迹”来展现对生活的达观态度,最后又以“但新来纤瘦”来反映个人的脆弱与不安,形成了诗歌情绪的起伏,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思考,透过自然景象反映个人的情感状态,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梅雨犹清”指的是什么季节?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向晚收云”中的“收云”表示什么?
A. 天气转晴
B. 云层变厚
C. 下雨
D. 风暴来临
诗中提到的“黎明见日”象征着什么?
A. 绝望
B. 希望
C. 迷茫
D. 痛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