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相和歌辞。铜雀台》

时间: 2025-07-28 11:22:47

诗句

魏帝当时铜雀台,黄花深映棘丛开。

人生富贵须回首,此地岂无歌舞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1:22:47

原文展示:

魏帝当时铜雀台,黄花深映棘丛开。 人生富贵须回首,此地岂无歌舞来。

白话文翻译:

魏帝曹操在当时的铜雀台上,黄色的花朵深深映照在荆棘丛中开放。 人生在富贵之时应当回首往事,这个地方难道会没有歌舞的欢乐吗?

注释:

  • 魏帝:指曹操,三国时期魏国的奠基人。
  • 铜雀台:位于今河北省临漳县,是曹操所建的一座高台,用于观赏和宴会。
  • 黄花:指菊花,因其在秋季开放,常被用来象征坚韧和长寿。
  • 棘丛:荆棘丛,象征困难或障碍。
  • 回首:回头看,比喻回顾过去。
  • 歌舞:指宴会上的音乐和舞蹈,象征欢乐和繁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薛能,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变,涉及边塞、田园、咏史等多种题材。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通过对铜雀台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富贵和欢乐的思考,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铜雀台为背景,通过对黄花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历史沧桑与人生无常的氛围。诗中的“黄花深映棘丛开”一句,既描绘了铜雀台周围的景象,又隐喻了人生的艰难与坚韧。后两句“人生富贵须回首,此地岂无歌舞来”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富贵和欢乐的看法,认为即使在富贵之时也应回顾过去,而铜雀台这样的地方自然少不了歌舞的欢乐。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魏帝当时铜雀台”,点明了诗的背景,即曹操所建的铜雀台,引入了历史和权力的象征。
  • 第二句“黄花深映棘丛开”,通过对黄花的描绘,增加了诗的意象,黄花与棘丛的对比,象征了美好与困难并存。
  • 第三句“人生富贵须回首”,提出了诗人对人生的看法,即在富贵之时应回顾过去,思考人生的意义。
  • 第四句“此地岂无歌舞来”,以反问的形式,强调了铜雀台这样的地方自然少不了歌舞的欢乐,暗示了人生的繁华与变迁。

修辞手法:

  • 比喻:黄花与棘丛的对比,比喻了美好与困难并存。
  • 反问:“此地岂无歌舞来”,通过反问加强了语气,强调了歌舞的必然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铜雀台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富贵和欢乐的思考,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强调了在富贵之时应回顾过去,思考人生的意义。

意象分析:

  • 黄花:象征坚韧和长寿,也代表了秋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循环。
  • 棘丛:象征困难或障碍,与黄花的美丽形成对比,增加了诗的层次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魏帝”指的是谁? A. 曹操 B. 刘备 C. 孙权 答案:A

  2. “黄花深映棘丛开”中的“黄花”象征什么? A. 春天 B. 秋天 C. 夏天 答案:B

  3. 诗中的“回首”是什么意思? A. 回头看 B. 向前看 C. 向左看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牧的《赤壁》:通过对赤壁古战场的描写,抒发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慨。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对高楼远眺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历史的思考。

诗词对比:

  • 与杜牧的《赤壁》相比,薛能的《铜雀台》同样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写,抒发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慨,但《铜雀台》更侧重于对人生富贵和欢乐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薛能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薛能的诗作。

相关查询

怨春风/一斛珠 迎春乐 西江月·泛泛春船载乐 浣溪沙 感皇恩·万乘靴袍御紫宸 惜双双 溪桥寄意 木兰花 乙卯吴兴寒食 浣溪纱 山亭宴(湖亭宴别) 少年游(双调)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胜民 蚊虻负山 閠字旁的字 游丝飞絮 我黼子佩 触石决木 飘洋航海 大吹法螺 辵字旁的字 宝盖头的字 廊庙材 卤字旁的字 色字旁的字 郢人斤斫 包含林的成语 握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装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