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7:22: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7:22:40
次韵山居
作者: 方岳 〔宋代〕
诸老鸣靴日上朝,有人幽处厌喧嚣。
江乡十月稻成熟,茅屋一灯山寂寥。
天不与生犀插脑,人今能风宝围腰。
从吾所好宁相误,洙泗坛荒有玉条。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居生活中的感受。清晨,老者们的靴子声响起,开始了新的一天,但在幽静的地方,有人对喧闹的生活感到厌烦。十月的江乡,稻谷已经成熟,茅屋里只点着一盏孤灯,显得山中格外寂寥。诗人感慨,天并不赐予人以生犀般的智慧,而今的人们却能够用风宝围绕腰间,炫耀自己的富贵。从我所喜爱的事物中,宁愿不去误会他人,洙泗坛的荒凉之处却还有美玉的存在。
方岳,字宗白,号云溪,宋代诗人。其诗风格清新,常以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为题材,注重抒发个人情感。
《次韵山居》创作于方岳隐居的山中,反映了他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喧嚣的厌倦。诗中表达了对自由与宁静的追求,体现了宋代士人对于隐逸生活的理想。
《次韵山居》是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繁华的厌倦。开篇以“诸老鸣靴日上朝”引入,营造出一种清晨的氛围,老者在忙碌中显得喧闹,与诗人内心的幽静形成鲜明对比。接着,诗人提到“江乡十月稻成熟”,展现出丰收的景象,这既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暗示了生活的另一种美好。
“茅屋一灯山寂寥”,一句中,诗人通过茅屋和孤灯的对比,表达出一种孤独和寂静的感受,仿佛在说,即使物质丰富,内心的宁静更为重要。之后,诗人提到“天不与生犀插脑”,表达了人们在追求智慧和物质的过程中,往往会迷失方向,失去内心的宁静。最后,诗人以“洙泗坛荒有玉条”结尾,暗示即使在荒凉之地,也有美好的东西存在,展现出诗人乐观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在清新婉转的言辞中,蕴含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所追求的清雅与超脱。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喧嚣的厌恶,以及在宁静中发现生活美好的乐观态度。
方岳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诗中提到的“江乡十月稻成熟”主要描绘了什么内容?
A. 春天的景色
B. 秋天的丰收
C. 冬天的寒冷
诗中“洙泗坛荒有玉条”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乐观
C. 绝望
方岳与陶渊明的作品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追求,而李白则更多通过个人情感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三者各有千秋,共同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