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1 22:32: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22:32:47
陵峰采药触兴为诗
连峰数千里,修林带平津。
云过远山翳,风至梗荒榛。
茅茨隐不见,鸡鸣知有人。
间步践其径,处处见遗薪。
始知百代下,故有上皇民。
这首诗描绘了连绵的山峰和茂密的树林,仿佛延伸到数千里之外。云彩在远山上飘过,风吹过荒野的灌木丛。茅草房隐蔽在树林中,只有鸡鸣声能表明这里有人。走在小路上,随处可见遗落的柴火。此时我才明白,经过百代的历史,这里曾经有过上皇和百姓的生活痕迹。
作者介绍
帛道猷是魏晋时期的诗人,他的诗歌风格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常常表达对生活和自然的思考。魏晋时期是中国文学的繁荣期,诗人们追求个性与自由,注重抒发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陵峰采药触兴为诗》创作于一个秋日的山间,诗人采药途中,目睹了自然的美景和人类居住的痕迹,感慨历史的变迁,反映了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连绵的山岳和隐秘的村落,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开篇“连峰数千里”,便勾勒出一幅辽阔的自然画面,远山的云彩和风的吹拂,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荒凉的氛围。接下来的描绘中,茅草房的隐蔽和鸡鸣声的响起,带来了一丝人间烟火气,暗示着即使在偏远的地方,依然有人在生活、在劳作。
“处处见遗薪”一句,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悟,遗落的柴火象征着曾经的繁荣与生活的痕迹,表达了对往昔的追忆。最后一句“始知百代下,故有上皇民”更是深化了诗的主题,暗示着历史的积淀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全诗在自然景物的描绘中,融入了对历史和人文的思考,展现出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致描绘,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时也反映了历史的深远影响,让人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鸡鸣”主要是为了表明什么?
A. 自然的宁静
B. 人类的存在
C. 风的吹拂
D. 山的高耸
填空题: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反映了对__和__的思考。
判断题:诗中“处处见遗薪”是指诗人看到的繁荣景象。(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