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04: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04:27
原文展示:
焦劳九夏馀,一雨物皆苏。蛙鼓不足听,蚊雷未易驱。非唯仰岁给,抑亦了官输。林下闲游客,何妨尽自愉。
白话文翻译:
经过整个夏天的辛勤劳动,一场雨后万物都复苏了。蛙鸣虽多却不足为听,蚊子成群像雷声一样难以驱赶。这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年岁的供给,也是为了完成官府的赋税。在林下悠闲游玩的人,不妨尽情享受这份愉悦。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安乐先生,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表现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观察,以及对悠闲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一个雨后的夏日创作的,作者通过描绘雨后万物的复苏,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农耕生活的理解和对官府赋税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雨后自然景象为背景,通过蛙鸣和蚊声的描绘,展现了夏日的生机与喧嚣。诗中“焦劳九夏馀,一雨物皆苏”一句,既表达了农夫辛勤劳动后的欣慰,也体现了自然力量的伟大。后两句“非唯仰岁给,抑亦了官输”,则透露出对农耕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官府赋税的无奈。最后两句“林下闲游客,何妨尽自愉”,则表达了对悠闲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作者超脱世俗、享受自然的心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自然与生活,通过雨后自然的复苏,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农耕生活的理解和对官府赋税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蛙鼓”指的是什么? A. 蛙鸣声如鼓声 B. 真正的鼓声 C. 蛙的叫声 答案:A
诗中“蚊雷”比喻的是什么? A. 蚊子多如雷声 B. 真正的雷声 C. 蚊子的叫声 答案:A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 A. 对农耕生活的理解 B. 对官府赋税的无奈 C. 对悠闲生活的向往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