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45: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45:49
终南少室苦跻攀,已入先生一笑间。
不学刘安便仙去,屋边尽自有佳山。
在终南山的少室山上,攀登十分艰苦,
却已融入老师的微笑之中。
如果不向刘安学习而成仙,
屋旁的山峰便自有美丽的风景。
方岳,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怀。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通过自然景物抒发哲理与情感。
这首诗写于方岳隐居山林之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及对道教思想的向往。隐士生活的追求与对自然美的赞美在诗中得以体现。
《山居七咏·中隐洞》是一首表现诗人隐逸生活与自然和谐的诗作。诗的开头,方岳描绘了登山的艰辛,展现了终南山的自然环境与个人的奋斗。通过“已入先生一笑间”这一句,诗人不仅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也暗示了在艰难中仍能体验到的内心宁静与快乐。
接着,诗人提到刘安,表明他对成仙的渴望与追求。但是,他并不想通过外在的修炼来达到这一境界,而是选择了欣赏身边的自然美景,“屋边尽自有佳山”传递出对自然的珍视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这种向往自然的思想在宋代诗中颇为常见,方岳通过简练的文字展现了深厚的哲理。
整首诗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隐士生活的乐趣,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受和对道教思想的理解。诗人不追求物质与名利,而是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这种思想在现今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强调了在艰难的修炼中,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美是最值得追求的。
诗中的“先生”指的是谁?
诗中提到的“佳山”是指什么?
方岳隐居的主要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