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山居七咏·中隐洞》

时间: 2025-04-26 21:45:49

诗句

终南少室苦跻攀,已入先生一笑间。

不学刘安便仙去,屋边尽自有佳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45:49

原文展示:

终南少室苦跻攀,已入先生一笑间。
不学刘安便仙去,屋边尽自有佳山。

白话文翻译:

在终南山的少室山上,攀登十分艰苦,
却已融入老师的微笑之中。
如果不向刘安学习而成仙,
屋旁的山峰便自有美丽的风景。

注释:

  • 终南:指终南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位于陕西省。
  • 少室:少室山,终南山的一部分,因山上有少室庵而得名。
  • 先生:指的是道教的老师或隐士。
  • 刘安:汉代的著名隐士与道教思想家,传说他因炼丹而成仙。
  • 佳山:美好的山景,指山色秀丽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怀。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通过自然景物抒发哲理与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方岳隐居山林之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及对道教思想的向往。隐士生活的追求与对自然美的赞美在诗中得以体现。

诗歌鉴赏:

《山居七咏·中隐洞》是一首表现诗人隐逸生活与自然和谐的诗作。诗的开头,方岳描绘了登山的艰辛,展现了终南山的自然环境与个人的奋斗。通过“已入先生一笑间”这一句,诗人不仅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也暗示了在艰难中仍能体验到的内心宁静与快乐。

接着,诗人提到刘安,表明他对成仙的渴望与追求。但是,他并不想通过外在的修炼来达到这一境界,而是选择了欣赏身边的自然美景,“屋边尽自有佳山”传递出对自然的珍视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这种向往自然的思想在宋代诗中颇为常见,方岳通过简练的文字展现了深厚的哲理。

整首诗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隐士生活的乐趣,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受和对道教思想的理解。诗人不追求物质与名利,而是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这种思想在现今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终南少室苦跻攀:在终南山的少室山上,攀登的过程是艰难的,暗示了修道的辛苦。
  2. 已入先生一笑间:已融入了老师的微笑中,表示在艰辛中也能感受到内心的喜悦。
  3. 不学刘安便仙去:如果不学习刘安的道理,就无法成仙,强调修炼的重要性。
  4. 屋边尽自有佳山:屋旁的山景本身就很美,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苦跻攀”与“佳山”形成了对比,突出了艰辛与美景的对照。
  • 隐喻:将“先生”比作自然的智慧,强调了隐逸生活的哲理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强调了在艰难的修炼中,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美是最值得追求的。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终南:象征着道教文化与隐逸生活。
  • 佳山:代表美好而宁静的自然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先生”指的是谁?

    • A. 道教的老师
    • B. 诗人的朋友
    • C. 刘安
    • D. 诗人的父亲
  2. 诗中提到的“佳山”是指什么?

    • A. 美术作品
    • B. 美丽的山景
    • C. 仙境
    • D. 诗人故乡的山
  3. 方岳隐居的主要原因是?

    • A. 寻求财富
    • B. 追求名利
    • C. 追求内心宁静
    • D. 结交朋友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 - 王维
  • 《鹿柴》 - 王维

诗词对比:

  • 方岳与王维的山水诗均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哲理的思考,但王维的作品更多地融入了佛教思想,而方岳则更侧重于道教文化和隐逸精神。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史》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寄题天台国清寺齐梁体 早春以橘子寄鲁望 鲁望悯承吉之孤为诗序邀予属和欲用予道振其孤…良友 奉酬崔璐进士见寄次韵 杂体诗 其三 夜会问荅十 奉酬鲁望夏日四声四首·平去声 奉和鲁望闲居杂题五首·醒闻桧 奉和鲁望四明山九题。樊榭 李处士郊居 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种鱼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先号后庆 铁饭碗 铸炼 车字旁的字 竹开头的成语 叶落归根 柔肠百结 目光如豆 岔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反犬旁的字 窍坎 焌黑 乛字旁的字 九五之位 奉申贺敬 四点底的字 搅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皮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