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01: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1:03
月中坦步似乘虚,忽忆幽人静默居。
镫火叩门通款款,衣冠隐几出徐徐。
向衰有几相逢地,少贱空多未读书。
天与浮名宜渐弃,乱离持此欲焉如。
在明亮的月光下漫步,仿佛在虚空中行走,突然想起了那位静默居住的幽人。
敲打灯火,缓缓走到门前,见他衣冠整齐,慢慢走出几步。
在衰老的岁月中,我们有多少相遇的地方,年轻时却因贫贱而未能多读书。
天赋给我们的浮名,应该逐渐抛弃,面对纷乱的人生,这种欲望又有什么意义呢?
徐波,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诗作多表现对人生、自然的思考。
这首诗写于月夜,表现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反思,反映了明代文人对个人价值的追求。
这首诗以月光照耀的夜晚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反思。在月光下漫步,诗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于世俗的宁静,而突然想起那位“幽人”,便将自己的思绪牵引到了隐逸生活的境界。通过“镫火叩门”,诗人展现了与那位隐者的亲切联系,暗示着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诗中提到“向衰有几相逢地”,不仅反映了诗人的生活经历,也体现了对友人相聚的珍惜。在“少贱空多未读书”中,诗人自省年轻时因贫贱而未能求学,流露出对知识的重要性的认同。而最后一句“天与浮名宜渐弃”,更是将诗人的思考升华,指出浮名与乱离生活的无意义,强调应追求真正的内心安宁。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展现了明代文人的思想境界。
整首诗通过描绘月下独自漫步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浮名的厌弃,反映了对知识的重视与人生追求的思考,传递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安宁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幽人”指的是?
A. 名士
B. 隐居者
C. 诗人自己
答案:B
“天与浮名宜渐弃”这句话的意思是?
A. 应该追求名声
B. 应该逐渐放弃虚名
C. 应该珍惜名声
答案:B
诗人对知识的看法是?
A. 无所谓
B. 重要
C. 不值得追求
答案:B
王维《月夜忆舍弟》:同样以月夜为背景,表达思念情感,而徐波的诗则更强调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名利的反思。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