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00: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00:46
一蓑烟雨耨黄昏,
半掩柴扉绿野村。
借问庞公今去远,高风谁共此中论。
在烟雨蒙蒙的黄昏,我披着蓑衣在田间耕作;
村庄的绿野中,柴扉半掩,显得宁静而安详。
我想问庞公(庞蕴)如今远在何方,
谁能与我在这高风中畅谈呢?
庞蕴,字德公,东汉末年人,以隐居而闻名。诗中提到他,表现了对志同道合朋友的向往,以及对高风亮节的追求。
谢天与,明代诗人,生平较少记载,作品多关注自然与人文,语言简练,情感真挚。
此诗创作于春耕时节,表现了农人辛勤耕作的画面,同时蕴含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思考。
《东埔春耕》是一首描绘春天农耕生活的诗。诗的开头“一蓑烟雨耨黄昏”,通过“蓑”和“烟雨”两个意象,塑造了一幅朦胧而又富有诗意的画面,展现了农人在黄昏时分辛勤劳作的情景。此时的田野,带着春天的气息,令人感受到一种生机勃勃的希望。
接下来的“半掩柴扉绿野村”,则通过“柴扉”的半掩,传达出一种静谧与安宁的乡村生活。这样的意境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仿佛可以听到风吹过田野的声音,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
最终的两句“借问庞公今去远,高风谁共此中论”,则引入了对理想人格的思考。诗人在田间耕作之余,想起了庞蕴这样一位高洁的隐士,表达了对志同道合者的渴望和对高尚品德的向往。这种对理想的追求,与农耕的辛勤形成鲜明对比,使整首诗既具生活的真实感,又不乏哲理的深邃感。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高尚人格的追求,传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表达了人在自然中所感受到的宁静与哲理。
诗中提到的“庞公”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一蓑烟雨耨黄昏”中“烟雨”主要用来描绘什么样的氛围?
诗中表达了对哪些人的渴望?
《春晓》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气息,但更侧重于晨光的美好,而《东埔春耕》则更深入地探讨了农耕生活与理想人格的关系。两者都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生活的思考,但侧重点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