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32: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32:41
楚鬼微吟上峡谣,中元法食可相招。凭师为譬兴亡恨,雨打秋坟骨亦销。
这首诗描绘了楚地的鬼魂在峡谷中微微吟唱着悲伤的歌谣,在中元节的法事上,可以相互邀约。借助师父作比喻来表达兴亡的恨意,秋雨打在坟墓上,连骨头都似乎要溶解消散。
徐波,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擅长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相结合,展现出深刻的哲理思考。
此诗作于中元节前后,诗人借祭奠的场景,表达对故人的思念与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反映出对人生无常和历史变迁的深刻理解。
《七月望后寄寒碧上人》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思考的诗作。诗中以“楚鬼微吟”开头,便勾画出一种悲凉的基调,楚地的鬼魂在峡谷中轻声吟唱,仿佛在诉说着生者对亡者的思念与哀伤。这一意象瞬间将读者带入到一个神秘而又凄惨的境地,感受到历史的沉重。
“中元法食可相招”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在中元节,祭奠鬼魂的法事上,生者与亡者之间似乎可以通过祭品建立起某种联系。这里不仅是对故人的追忆,也是对历史的反思,表现出一个人对过往的无奈与惋惜。
接下来的“凭师为譬兴亡恨”则是对“兴亡”这一主题的直接切入。诗人利用师父的比喻,传达出对国家历史变迁的感慨,历史的兴衰与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这种联系让人更加心痛。
最后,“雨打秋坟骨亦销”一句,令人感受到一种无情的自然力量,秋雨打在坟墓上,似乎连骨头都要在雨水的侵蚀下消散。这种描写不仅是对肉体的消亡的直观反映,也暗示了人的一生终究会归于尘土,留下的只有那份难以言表的情感与记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历史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死亡和历史的独特理解,令人深思。
整首诗探讨了生命的无常、历史的变迁以及人与鬼魂之间的情感联系,表达了对故人和历史的深切怀念与无奈感。诗人在中元节这个特殊的时刻,借助鬼魂的吟唱与自然的力量,展示了生命的脆弱与历史的沉重。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展现出对生命、死亡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中元节”是用来做什么的?
“凭师为譬”中的“师”指的是什么?
诗中“雨打秋坟骨亦销”表达了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