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七月三日雨不止后一日作》

时间: 2025-05-13 02:21:28

诗句

暝色复已夕,雨声全未疏。

掩关颇嗜卧,篝灯空照书。

点滴闻瓦沟,决溜鸣阶渠。

试作华屋想,未减严城居。

大江汹波浪,旷野风号呼。

那知三家村,有此一腐儒。

是身在宇宙,何适非蘧庐。

陵谷傥迁变,楼观皆空虚。

安心无秘法,绝念忘畏途。

生死尚可处,此境固有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02:21:28

原文展示

七月三日雨不止后一日作
作者: 张元干 〔宋代〕

暝色复已夕,雨声全未疏。
掩关颇嗜卧,篝灯空照书。
点滴闻瓦沟,决溜鸣阶渠。
试作华屋想,未减严城居。
大江汹波浪,旷野风号呼。
那知三家村,有此一腐儒。
是身在宇宙,何适非蘧庐。
陵谷傥迁变,楼观皆空虚。
安心无秘法,绝念忘畏途。
生死尚可处,此境固有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雨天的情景,诗人在黄昏时分,听着雨声,感到一种闲适与孤独。他关上门,偏爱躺卧,篝灯下独自读书。雨水滴落在瓦沟中,顺着台阶流淌的声音在耳边回响。他试着想象华丽的房屋,但却没有减轻对简朴生活的向往。面对浩浩江水与旷野的狂风,诗人感叹在三家村中,仍有这样的腐朽读书人。他意识到自己身处宇宙之中,何必执着于某个特定的居所。即使山丘和谷地变化无常,楼阁也终将虚无。安心于此,没有什么秘法可寻,绝去杂念,忘却恐惧。生死也不过是常态,这样的境界,依然留有余地。

注释

  • 暝色:傍晚的昏暗光线。
  • 掩关:关上门。
  • 颇嗜卧:十分喜欢躺卧。
  • 篝灯:用篝火制作的灯。
  • 决溜:雨水从高处流下。
  • 华屋:华丽的房屋。
  • 严城:拘谨、严肃的城市生活。
  • 腐儒:指无所作为的读书人。
  • 蘧庐:隐居的茅屋,这里比喻简朴的生活。
  • 陵谷:山丘和谷地,象征世事变化。
  • 秘法:隐秘的道理或方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元干,字子华,号云溪,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因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而受到后人推崇。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与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阴雨绵绵的日子,反映了作者在自然环境中的思考与心境。他通过对雨天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世事的感慨,体现了宋代士人的精神追求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的语言清新而简练,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思考。诗人通过对雨声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了一个宁静而又略显孤独的氛围。在这个阴雨绵绵的日子里,诗人选择关上门,享受独处的时光,带着对华丽生活的思考,反而更加思念起简朴的居所。诗中“那知三家村,有此一腐儒”的自嘲,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的淡然与无奈。整首诗在描写自然景象的同时,深刻反映了个人对生死、生活的思考,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洒脱与哲学的深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暝色复已夕:黄昏时分,天色渐暗。
  2. 雨声全未疏:雨声依然淅沥,未见停止。
  3. 掩关颇嗜卧:关上门,喜欢躺卧。
  4. 篝灯空照书:篝灯下独自读书,显得有些孤独。
  5. 点滴闻瓦沟:雨水滴落在瓦沟,声响清脆。
  6. 决溜鸣阶渠:水流在台阶上流淌,发出鸣响。
  7. 试作华屋想:试着想象华丽的房屋。
  8. 未减严城居:却没有减轻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9. 大江汹波浪:大江的波涛汹涌。
  10. 旷野风号呼:旷野中风声呼啸。
  11. 那知三家村:谁知道三家村中。
  12. 有此一腐儒:还有这样一位无所作为的读书人。
  13. 是身在宇宙:身处宇宙之中。
  14. 何适非蘧庐:何妨隐居在茅屋中。
  15. 陵谷傥迁变:山丘和谷地或许会变化。
  16. 楼观皆空虚:高楼和观景楼终将虚无。
  17. 安心无秘法:心中安宁,无需追求秘法。
  18. 绝念忘畏途:绝去杂念,忘却恐惧的道路。
  19. 生死尚可处:生死也可以坦然面对。
  20. 此境固有余:这样的境界,依然留有余地。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通过对阴雨天气的描写,表现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而“华屋”与“严城”的对比,传达出诗人对奢华生活的反思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体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诗人在雨声中感悟生死,表达了对世俗的淡然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构建了一个哲学的思考境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声:象征着孤独与思考,带来宁静的同时也引发对生活的反思。
  • 篝灯:代表着孤独的知识追求与内心的明亮。
  • 华屋:象征奢华与繁华,反衬出对简单生活的追求。
  • 大江:自然的浩瀚与无常,暗示人生的变迁。
  • 腐儒:对世俗人的自嘲与反思,表现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掩关颇嗜卧”中的“掩关”是什么意思?

    • A. 关上门
    • B. 开门
    • C. 关心
    • D. 锁门
  2. 诗人对“华屋”的态度是:

    • A. 渴望
    • B. 反感
    • C. 无所谓
    • D. 依赖
  3. 诗中提到的“三家村”代表什么?

    • A. 乡村的繁荣
    • B. 诗人的无奈
    • C. 繁华的城市
    • D. 诗人的故乡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张元干的《七月三日雨不止后一日作》更强调个人的内心感受与哲理思考,而杜甫则更多地描绘了历史的沧桑与社会的动荡。两者都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但侧重点不同,前者更倾向于个体的孤独,后者则关注社会的变迁。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卜算子 木兰花令·凌歊台上青青麦 谒金门·示知命弟 池口风雨留三日 南乡子 清明 奉教追赴九成宫途中口号 三月奉教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幺字旁的字 立刀旁的字 悬户 攴字旁的字 善祥 怫然作色 软骨农 包含亮的词语有哪些 帷座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神领意造 尣字旁的字 味如嚼蜡 吊勉 多心伤感 式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顺天应时 心字底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