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1 23:37: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23:37:00
留寄黄檗山妙湛禅师
作者: 张元干 〔宋代〕
晨发芗城越数峰,
我来师出失从容。
白云遮日蔽秋寺,
青嶂闻猿惊暮钟。
世乱可无闲地隐,
山深偏觉老僧慵。
他年芋火谈空夜,
雪屋松窗约过冬。
清晨我从芗城出发,越过几座山峰,
来到这里却已失去从容的心情。
白云遮住了阳光,笼罩着秋天的寺庙,
青翠的山峰间听到猿鸣,惊动了暮钟的声响。
在这纷乱的世道中,难以找到清静的隐居之地,
深山之中反而感到老僧的懒散。
年后在火炉旁谈论空寂的夜晚,
在雪屋松窗中约定一起过冬。
张元干,字子渊,号云溪,宋代诗人,主要活动于南宋时期。他的作品以写景抒情见长,常借景抒发个人情感。
此诗创作于宋代动荡的社会背景下,诗人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事的无奈,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乱与个人内心的矛盾。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开篇“晨发芗城越数峰”,给人以清晨出行的清新感,随之而来的却是“我来师出失从容”,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心情波动,似乎在追求宁静的途中却遭遇了生活的纷扰。
“白云遮日蔽秋寺”,描绘了秋天寺庙的宁静,但此时的白云却又让人感到压抑。接下来的“青嶂闻猿惊暮钟”,将自然与人声的对比表现得淋漓尽致,猿声的响起打破了秋寺的宁静,反映了诗人对内心安宁的渴望与现实的冲突。
“世乱可无闲地隐”,更是直指当时社会的动荡,诗人感到无处可隐的无奈。最后两句“他年芋火谈空夜,雪屋松窗约过冬”,描绘了诗人对未来隐逸生活的向往,尽管现实艰难,但仍希望在岁月的流逝中能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平静。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描写中,蕴含着深邃的哲思,体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社会的深刻观察与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渴望与对世事纷扰的无奈,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禅宗宁静的向往。
诗人在哪个城市出发?
A. 芗城
B. 黄檗山
C. 秋寺
诗中提到的动物是?
A. 鹰
B. 猴
C. 猿
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态度是?
A. 无所谓
B. 渴望
C. 厌倦
通过以上内容的展示与解析,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留寄黄檗山妙湛禅师》这首诗的内涵及其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