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9:13: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9:13:38
犀象本安山海远,
楩楠岂愿栋梁材。
伏波病困壶头日,
应有严光入梦来。
犀象本应安于远离人烟的山海之中,
楩楠树又怎会愿意成为栋梁之材?
伏波将军病重,正困于壶头的日子,
应该会有严光的光芒照进他的梦中。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风格刚健而富有激情。
《杂兴》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之时。陆游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人生理想的思索。
《杂兴》是陆游在晚年时写的作品,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首句“犀象本安山海远”,写出了犀象的特性和它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而接下来的“楩楠岂愿栋梁材”则反映了人们的困境与理想之间的矛盾。诗中“伏波病困壶头日”的描写,表现出将军的无奈与挣扎,象征着那些曾经英勇无畏的人在岁月侵蚀下的悲凉。最后一句“应有严光入梦来”则透出一丝希望,似乎在呼唤着理想和光明的回归。
整首诗意境深远,通过对比与象征手法,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陆游将个人的困境与国家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他内心深处的忧国忧民之情。这种情感不仅在历史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也在当今社会中具有普遍的共鸣。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表现了陆游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他对国家命运与个人价值的深切关注。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伏波”指的是?
a) 一位将军
b) 一种植物
c) 一种动物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犀象”象征着_____。
判断题:诗中“楩楠岂愿栋梁材”表达了对社会角色的肯定。 (对/错)
《春望》与《杂兴》均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但杜甫的诗更侧重于历史的沉重感,而陆游则通过个体的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冲突,表达了更为复杂的情感。两者的风格和情感基调各有不同,但都反映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