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王景文》

时间: 2025-04-26 17:02:19

诗句

张公遂如此,海内共悲辛。

逆虏犹遗种,皇天夺老臣。

深知万言策,不愧九原人。

风雨津亭暮,辞君泪满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02:19

原文展示:

送王景文
陆游

张公遂如此,海内共悲辛。
逆虏犹遗种,皇天夺老臣。
深知万言策,不愧九原人。
风雨津亭暮,辞君泪满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王景文的惜别之情。张公(张巡)在世时所做的事情,令天下人都感到悲痛和辛酸。敌人虽已被打败,但仍有人留下后代,天意却使得年老的臣子失去了一切。我深知那万言的谋略,作为一个有志之士,我不愧于九原(指的是古代的一个地方,象征忠臣)。在风雨交加的傍晚,临别之际,我的眼泪湿透了手巾。

注释:

  • 张公:指张巡,唐朝时期的忠臣,以抵抗敌人而著称。
  • 逆虏:指敌人、侵略者。
  • 遗种:留下后代。
  • 九原人:指忠臣,源自古代传说,象征忠诚与正义。
  • 津亭:指渡口或亭子,此处指送别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词人、诗人。他一生致力于报国,作品中常流露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对统治者的批评。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背景是国破家亡的历史境遇,诗人对王景文的送别不仅是个人情感的表达,更是对当时社会政治状况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送别王景文,表达了陆游对国家的忧虑与对朋友的深情。首句提到张公(张巡),点明了历史上忠臣的悲剧,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诗中“逆虏犹遗种”一句,展现了敌人虽已败,但对国家的伤害仍在继续,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存亡的深切关注。

“皇天夺老臣”则传达出一种无奈与悲痛,表明即使是忠臣也难逃厄运。在“深知万言策”中,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抱负与理想,尽管身处动荡之中,仍不失志向。而结尾部分“风雨津亭暮,辞君泪满巾”更是将离别的情感推向高潮,环境的变化与内心的感受形成鲜明对比,令人动容。

整首诗不仅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也渗透着浓郁的个人情感,展现了陆游对国家、朋友的深切关怀与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张公遂如此:指张巡的历史事迹与忠诚之士的命运。
    • 海内共悲辛:表明全国人民对此事的感慨与悲痛。
    • 逆虏犹遗种:敌人虽被击败,但后代依然存在,暗示着民族的痛苦。
    • 皇天夺老臣:感叹忠臣在历史变迁中遭受的不幸。
    • 深知万言策:表达诗人对国家大事的深刻理解。
    • 不愧九原人:自勉与忠诚之志。
    • 风雨津亭暮:描绘送别时的环境,增加了离别的愁苦。
    • 辞君泪满巾:直接表达离别时的悲伤。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逆虏犹遗种”,比喻敌人的侵害与后遗症。
    • 对仗:全诗的句式整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陆游对国家的深切忧虑与对忠臣的敬仰,同时表达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意象分析:

  • 张公:象征忠诚与牺牲。
  • 逆虏:代表侵略者与国家的敌人。
  • 皇天:象征天命与历史的无常。
  • 泪满巾:表现离别时的悲伤与不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张公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李白
    b) 张巡
    c) 杜甫

  2. “逆虏犹遗种”中的“遗种”指的是什么? a) 忠臣
    b) 敌人后代
    c) 自己的后代

  3. 诗中“风雨津亭暮”的意境如何? a) 祥和
    b) 忧伤
    c) 喜庆

答案

  1. b) 张巡
  2. b) 敌人后代
  3. b) 忧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送友人》李白

诗词对比: 陆游的《送王景文》与杜甫的《春望》均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但陆游更多地强调个体的情感,而杜甫则更侧重于国家的沧桑与历史的沉重。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春日独酌 醉翁操(效东坡) 金山行 凤凰台次李太白韵 访隐者 为啸石二兄得馆寄呈六绝 其四 为啸石二兄得馆寄呈六绝 其三 为啸石二兄得馆寄呈六绝 其二 为啸石二兄得馆寄呈六绝 其一 过胶山谒李忠定公暨先桂坡公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寡见鲜闻 部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洗脚上船 包含宣的成语 天违人愿 神经过敏 齐字旁的字 兀字旁的字 矾楼 碰股 包含搀的词语有哪些 止措 厄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奋袂而起 觾翠 豆字旁的字 灭弃 龠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