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6:25: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6:25:41
尽出花钿与四邻,云鬟剪落厌残春。
暂惊风烛难留世,便是莲花不染身。
贝叶欲翻迷锦字,梵声初学误梁尘。
从今艳色归空后,湘浦应无解珮人。
尽情地将花钿赠与邻居,云鬟剪落厌倦了残留的春天。
一时惊觉风烛难以留住世间的光阴,便是莲花也不沾染尘世。
贝叶想要翻动,却迷失了华丽的字句,梵声初学却误了梁尘。
从今往后艳丽的色彩归于空幻,湘浦之地应该再也没有解佩的人。
作者介绍:杨郇伯,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多,作品多描写风景和人生哲理,风格清新婉约。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妓女的出家成为了一种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逃避,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送妓人出家》是一首充满了人生哲理与对世俗生活反思的诗歌。诗中围绕着妓女出家的主题,表达了对尘世繁华的厌倦与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前两句“尽出花钿与四邻,云鬟剪落厌残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妓女对繁华生活的告别,花钿与云鬟象征着女子的美丽与青春,然而这些都在对春天的厌倦中失去了意义。
接下来,“暂惊风烛难留世,便是莲花不染身”,则是对生命脆弱的深刻认识,风烛象征着人生的短暂与无常,而莲花则象征着出家后的清净与超脱,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一种对尘世的放下与向往。
后两句“贝叶欲翻迷锦字,梵声初学误梁尘”则引入了佛教的元素,表达出对信仰的追求与对世俗尘埃的迷失,最后一句“从今艳色归空后,湘浦应无解珮人”则表现出一种清冷与孤寂的美感,仿佛在告别过去的艳丽与喧嚣,迎接一种新的生活。
整首诗在情感的渲染上,通过细腻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使得诗人对人生的感悟深入人心,给人以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清净生活的向往,透过妓女出家的视角,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选择的意义。
诗词测试:
诗中“云鬟剪落厌残春”的意思是?
A. 享受春天的美好
B. 厌倦了春天的残留
C. 渴望春天的到来
“便是莲花不染身”中的“莲花”象征什么?
A. 世俗生活
B. 清净与超脱
C. 美丽与青春
诗中提到的“贝叶”是什么?
A. 一种装饰品
B. 佛教经典
C. 自然景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