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2:37: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2:37:40
子瞻堂堂,出于峨眉,
司马班扬。金马石渠,
阅士如墙。上前论事,
释之冯唐。言语以为阶,
而投诸云梦之黄。
东坡之酒,赤壁之笛。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解羁而归,紫微玉堂。
子瞻之德,未变于初尔。
而名之曰元祐之党,
放之珠厓儋耳。
方其金马石渠,
不自知其东坡赤壁也。
及其东坡赤壁,
不自意其紫微玉堂也。
及其紫微玉堂,
不自知其珠厓儋耳也。
九州四海,知有东坡。
东坡归矣,民笑且歌。
一日不朝,其间容戈。
至其一丘一壑,
则无如此道人何。
子瞻(苏轼)是个堂堂正正的人,出身于峨眉山,像司马迁和班固这样的人。金马石渠,士人如墙壁般林立。他在台前讨论政事,像冯唐一样开释众多问题。言语就像阶梯,投向云梦之黄(指云梦泽,古地名)。东坡的酒,赤壁的笛,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解脱羁绊而归入紫微玉堂。子瞻的品德,始终没有改变。被称为元祐之党,被放逐到珠厓儋耳。曾经在金马石渠时,他自己并不知道自己就是东坡赤壁。等到他成为东坡赤壁,也未曾意识到自己身处紫微玉堂。再到紫微玉堂时,依旧不知自己在珠厓儋耳。九州四海的人,都知道有东坡。东坡归来了,百姓欢笑歌唱。一日不朝,之间容戈。至于一丘一壑,何必再有如此的道人?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是苏轼的好友,属于“苏门四学士”之一。黄庭坚的诗风以豪放、清新著称,常在诗中融入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友人的赞美。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黄庭坚对苏轼的深切怀念与赞美之时,表达了对其才华横溢、品德高尚的认可与敬仰。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遭遇和对社会现状的思考。
黄庭坚的《东坡先生真赞三首 其一》是一首充满敬意与深情的诗。诗中通过描绘苏轼的生平与成就,展现了他的非凡才华与高尚道德。开篇以苏轼的堂堂气派为引子,接着提到他的出处与历史地位,显示出他在文人中的崇高地位。诗中使用了丰富的典故,既有对历史人物的引用,又有对地理位置的描绘,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诗的语言流畅,意象鲜明,尤其在描绘“东坡之酒,赤壁之笛”时,既显示了苏轼的豪放性格,也暗含了他在逆境中依然坚持自我风格的坚定。最后几句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苏轼归来的期待与对他品德的赞美,显示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感悟。
总之,这首诗不仅是对苏轼的赞美,更是对文人精神的一种追求与认可。黄庭坚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苏轼的形象刻画得生动而鲜明,既有对其个人魅力的赞美,也有对其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深远影响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苏轼的回忆与赞美,强调了他在文学、品德上的卓越,同时反映了对社会与历史的深刻思考,表现出对理想与现实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黄庭坚的“子瞻”指的是谁?
诗中提到的“金马石渠”象征什么?
“东坡之酒,赤壁之笛”主要表现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