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04:52: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4:52:43
原文展示:
望江南 思晴好,松路翠光寒。夜夜竹窠常梦到,天天后土几时干。极目雾漫漫。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思念晴朗的好天气,走在松林间,翠绿的光线透着寒意。每个夜晚都梦见竹林的巢穴,天天都在想,这湿润的土地何时能干。放眼望去,雾气弥漫。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公绍,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诗风著称。此诗可能表达了作者对晴朗天气的渴望,以及对自然环境的深切感受。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一个多雾湿润的季节,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晴朗天气的向往和对自然变化的敏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对晴朗天气的渴望和对自然环境的深切感受。通过“松路翠光寒”和“夜夜竹窠常梦到”等句,诗人巧妙地运用自然意象,传达出一种清新而略带忧郁的情感。诗中的“极目雾漫漫”更是以生动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现状的不满和对改变的期待。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展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晴朗天气的渴望和对自然环境的深切感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诗人表达了对现状的不满和对改变的期待,以及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松路翠光寒”描绘了什么景象? A. 晴朗的天气 B. 松林间的翠绿光线 C. 竹林的巢穴 D. 雾气弥漫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晴朗天气的渴望 B. 对湿润土地的喜爱 C. 对竹林的厌恶 D. 对雾气的欣赏
诗中的“极目雾漫漫”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意象
答案: 1. B 2. A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