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1 12:32: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12:32:59
点绛唇·县斋愁坐作
作者: 葛胜仲 〔宋代〕
秋晚寒斋,藜床香篆横轻雾。
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云外哀鸿,似替幽人语。
归不去。乱山无数。
斜日荒城鼓。
在秋天的晚上,我独自坐在寒冷的书斋,藜床上香火缭绕,轻雾弥漫。
心中有多少闲愁呢?梦中似乎追随着芭蕉的细雨。
在云外,悲哀的鸿雁,仿佛在替我诉说幽幽的心事。
我无法归去,面前是无数的乱山。
斜阳映照着荒凉的城池,鼓声阵阵。
作者介绍:
葛胜仲,宋代诗人,生活在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的时代。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秋冬之交,作者在书斋中独坐,思绪万千,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愁,反映了他对人生、时光及离愁的深刻思考。
《点绛唇·县斋愁坐作》是葛胜仲在寒冷的秋晚所作,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孤独与忧愁,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开头两句描写了寒斋的环境,透过“香篆”和“轻雾”,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显神秘的氛围,暗示着诗人的孤寂与思索。接下来的“闲愁几许”,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心中的愁绪,似乎在对抗内心的空虚与无聊。
而“梦逐芭蕉雨”则运用了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表现出一种渴望逃避的心情。云外的“哀鸿”则以鸟鸣引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与孤独感,鸿雁既是秋天的象征,也是一种对往昔的追忆与哀伤。
最后,诗人无法归去的“乱山无数”与“斜日荒城鼓”,则是对未来的迷茫与生命的无常的深刻反思。诗歌通过意象的交织,展现了一个孤独灵魂的挣扎与思索,蕴含着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一种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体现了孤独、思乡与对人生无常的反思,揭示了作者在寂寞环境中的内心挣扎与情感流露。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哀鸿”指的是什么?
“归不去”的意思是:
诗人坐在“寒斋”的原因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葛胜仲的《点绛唇》更显孤独与沉思,李清照则多了些柔情与细腻。两者均通过自然意象表达内心的情感,却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