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偈二十七首 其二》

时间: 2025-05-07 11:07:48

诗句

掩室摩竭,杜口毗耶。

面壁九年,黄梅夜渡。

点简将来,翻成计较。

殊不知日不待火而热,月不待风而凉。

云龙,风从虎。

作无作,为无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1:07:48

原文展示:

掩室摩竭,杜口毗耶。
面壁九年,黄梅夜渡。
点简将来,翻成计较。
殊不知日不待火而热,月不待风而凉。
云龙,风从虎。作无作,为无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在闭门修行中,寻求解脱的过程。掩闭室内,体验摩竭的宁静,抑制口舌,达到毗耶的境地。面壁九年,黄梅时节渡过夜晚,似乎在等待某种启示。点燃简册,思索未来,却又陷入计较之中。殊不知,太阳的热度不会因为火的存在而加剧,月亮的清凉也不需要风的吹拂。云儿如龙,风儿随虎舞动。无为而作,作而无为,似乎在言说一种超越的境界。

注释:

  • 掩室摩竭:封闭的房间,体验摩竭的宁静。摩竭是古代印度的一种修行方式。
  • 杜口毗耶:闭口无言,达到毗耶的境界,毗耶是佛教中一种智慧的象征。
  • 面壁九年:指的是禅宗的修行者面对墙壁静修,九年寓意长久的修行。
  • 黄梅夜渡:黄梅时节,意指一种特殊的时空体验。
  • 点简将来:点燃书简,思考未来,然而却陷入了过多的计较。
  • 日不待火而热,月不待风而凉:表达自然规律的独立性和自发性。
  • 云龙,风从虎:比喻自然界的力量和变化。
  • 作无作,为无为:强调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绍隆,宋代高僧,以其深厚的佛学造诣和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其诗多以禅意为主,追求内心的平和与智慧。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释绍隆隐居修行期间,反映了他对人生、自然与修行的深刻思考,旨在引导人们超越世俗纷扰,达到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蕴含了深邃的哲理。开篇的“掩室摩竭,杜口毗耶”便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的修行场景,修行者在宁静中寻求内心的智慧。面壁九年的修行,体现出一种执着与坚韧,黄梅的夜渡则暗示着在漫长的等待中对心灵启迪的渴望。

接下来的“点简将来,翻成计较”,则引人深思。人们常常在追求未来的过程中迷失自我,陷入无尽的思考与计较中,诗人以此提醒我们,真正的智慧在于放下这些计较。最后的几句更是点明哲理,太阳与月亮的变化自有其规律,强调自然的独立性和超然性。

整首诗以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思考,引导读者反思修行与生活的关系,传达出一种超越尘世的淡泊与洒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掩室摩竭:隐居修行,追求内心的宁静。
  2. 杜口毗耶:闭口无言,达到智慧的境地。
  3. 面壁九年:长时间的苦修,象征着执着与耐心。
  4. 黄梅夜渡:在特定的时空中寻求启示。
  5. 点简将来:思考未来,反映出人对未来的焦虑。
  6. 翻成计较:思维的陷阱,过度分析反而失去本质。
  7. 日不待火而热,月不待风而凉:自然规律的独立性,强调生命的自然流动。
  8. 云龙,风从虎:象征自然界的力量与变化。
  9. 作无作,为无为:无为而治的哲学,强调放下与自然。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龙,风从虎”,运用动物象征自然力量。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 反问:通过对比的方式,引导读者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内心的宁静、自然的规律,以及超越世俗的智慧,倡导无为而治的生活态度,让人明白在纷扰的生活中,真正的智慧在于内心的平和与自然的顺应。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内心的宁静和修行的空间。
  • 摩竭:佛教的修行境界,暗示精神的升华。
  • 黄梅:自然的时节,象征着变化和流逝。
  • 日月:象征时间的流动,自然规律的体现。
  • 云龙、风虎:象征自然力量的变化与对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释绍隆的诗中提到“面壁九年”,这一行为象征什么? A. 追求名利
    B. 坚持修行
    C. 逃避现实
    D. 追求享乐

  2. “日不待火而热,月不待风而凉”表达了什么理念? A. 自然规律的独立性
    B. 人为的干预
    C. 时间的流逝
    D. 个人的努力

  3. “云龙,风从虎”中的“云”和“风”分别象征什么? A. 自然与人类
    B. 力量与柔弱
    C. 变化与稳定
    D. 生命与死亡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王维《山居秋暝》
  • 苏轼《赤壁赋》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释绍隆的这首诗更侧重于内心的修行与哲学思考,而王维则通过自然景色传达出一种逍遥自在的生活态度。两者在主题上虽有不同,却都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内心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禅宗文化与诗歌》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大雪 简韩仲朋 简范信中 寄婺州欧卿德孺 寄胡明仲 观潮 石芥 十月旦读子美北风吹瘴疠羸老思散策之句初寮 次韵俞路分见寄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透渡 置醴 同字框的字 方字旁的字 鲜鱼 若有若无 军不血刃 包含帚的成语 示字旁的字 齲字旁的字 水乳之契 宿疾难医 铜韑曲 风清月朗 颜原 衫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皮字旁的字 翘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