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15: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15:06
抹涂元不加真色,
凋谢犹当易美名。
天下断无西子白,
古来惟有伯夷清。
这首诗表达的是:涂抹的颜色本来就没有真实的色彩,凋谢后的花朵仍然可以轻易获得美名。世上再没有像西施那样的美丽,古往今来只有伯夷那样的高洁。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仪,号止庵,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历史和社会的深刻思考,风格沉郁,语辞铿锵。
此诗创作于刘克庄的晚年,正值南宋社会动荡之际,诗人感慨社会风气与个人品德的衰落,借用西施与伯夷的典故表达对美与德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比传统审美与真实品德,表达了诗人对社会风气的批判与对高洁品德的赞美。开头两句“抹涂元不加真色,凋谢犹当易美名”,揭示了表面华丽与内在空虚之间的矛盾,暗示当今社会中一些人虽然外表光鲜亮丽,但内心却缺乏真诚与真实的价值,甚至在凋谢之后仍然能获得虚假的名声。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社会的浮华,亦流露出诗人对真实美德的向往。接下来的两句“天下断无西子白,古来惟有伯夷清”则进一步深化主题,通过对西施的美与伯夷的高洁的对照,诗人表达了对历史上美与德的不同追求,强调在当今社会真正的美德已经难以寻觅。整首诗言辞简练而意味深长,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社会的深沉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比外表的美丽与内心的高洁,表达了对真实价值的追求与对浮夸社会风气的不满,强调了道德的珍贵与稀缺。
诗中提到的“西子”是谁?
A. 一位诗人
B. 一位美女
C. 一位贤人
D. 一位历史学家
诗中“凋谢犹当易美名”主要表达了什么?
A. 美的短暂
B. 名声的虚伪
C. 自然的规律
D. 时光的流逝
伯夷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外在美
B. 高洁品德
C. 个人成就
D. 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