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43: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43:05
李仲永墨梅
作者: 姜特立 〔宋代〕
写竹如草书,患俗不患清。
画梅如相马,以骨不以形。
墨君曩有文夫子,蝉腹蛇跗具生意。
当时一派属苏公,雨叶风枝略相似。
花光道人执天机,信手扫出孤山姿。
陈玄幻却西子面,此妙俗士那能知。
近时赏爱杨补之,补之妩媚不足奇。
李生於梅却有得,高处自与前人敌。
倒晕疏花出古心,暝云暗谷藏春色。
我一见之三叹息,意足不暇形模索。
君若欲求之点画,胡不去看江头千树白。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梅花和竹子的艺术表现与鉴赏。诗人通过写竹子如草书,表示对传统艺术的轻松态度;而画梅则注重其骨骼而非形体,展现了对梅花深层次的理解。墨君的文采与生机,借用蝉与蛇的形象来描绘。诗中提到当时的画风与苏公相似,表现出艺术创作的相似性。诗人以花的光辉和高人之姿来表达对于艺术创造的独特见解。最后,诗人感慨对梅花的欣赏与感悟,认为真正的艺术之美在于其内涵,若想要点画的精髓,不如去看江边千树盛开的梅花。
姜特立,宋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艺术见解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融合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细腻而富有哲理。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文人画流派发展的时期。诗人在此背景下,探讨艺术与自然的关系,表达对传统艺术形式的思考与个人情感的抒发。
《李仲永墨梅》是一首以梅花和竹子为题材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独特而深刻的见解。开篇以“写竹如草书”引入,给人一种自由流畅的感觉,表现出诗人对传统艺术的态度,既不拘泥于清规戒律,也不畏惧俗气,反而在斗胆尝试中寻求新的表现形式。接着,“画梅如相马,以骨不以形”则进一步深化了艺术的内涵,强调了艺术作品的“骨”即内在精神,而非表面的形态。
在接下来的部分,诗人提到“墨君曩有文夫子”,描绘了当时艺术流派的多样性和生动气息,尤其是通过生动的意象(如蝉与蛇)表达生机盎然的艺术氛围。诗中提到苏公(苏轼)等历史人物,暗示当时的艺术追求与传统风格的继承与发展。
最后,诗人通过对梅花的独特理解,展现出一种超越前人的艺术境界,表现出对梅花的深刻洞察与个人情感的表达。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使人感受到艺术创作中对传统与现代的思考与融合。
整首诗表达了对传统与现代艺术的思考,强调艺术创作应重视内在精神而非表面形式,鼓励人们去观察自然,寻找艺术的灵感。
诗中提到的画竹方式是?
“以骨不以形”指的是?
诗中提到的“苏公”指的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