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2:05: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2:05:35
题潘叔玠家达观亭
作者:韩元吉
车尘蔽重城,俯首但闤阓。
谁知达观亭,自与空阔对。
青山接檐楹,白塔见云外。
迢遥眼界净,妙处心境会。
平生九垓期,洗耳听天籁。
一为簿领缚,局促无可奈。
每凭君家栏,旷若解铃釱。
跻攀得遐瞩,顿觉天宇大。
颇惭北山移,欲赋楚台快。
泰然发天光,閒目了无碍。
车马的尘土遮蔽了繁华的城市,低头只见一片喧闹的街道。
谁能想到达观亭,却与这空旷的天地相对。
青山与亭子相接,白塔耸立在云端之外。
遥远的视野清晰明净,心中灵妙之处自会相应。
我一生心中期盼,想要洗耳听取自然的声音。
但我却因世俗的束缚,感到局促无奈。
每当我倚靠在你家的栏杆上,心情顿时如同解开了束缚。
攀登上亭子,便能眺望远方,顿时感到宇宙是如此宽广。
颇感惭愧,北山的移位,竟让我想要写下楚台的快意。
从容地感受天光,闲适地望去,一切都是那么自在。
作者介绍: 韩元吉,宋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世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流露出隐逸思想。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潘叔玠家中的达观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对尘世的超脱。正值宋代,社会动荡,诗人借此亭子抒发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题潘叔玠家达观亭》通过对达观亭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厌倦。诗的开头,车尘与重城的描写,展现了城市的繁忙与喧嚣,诗人俯瞩城市的繁华,却只能感受到其中的压抑与无奈。接着,诗人转向亭子,提出“谁知达观亭,自与空阔对”,暗示亭子是逃离繁华的理想之地。
诗中描绘了青山与白塔的意象,展现了亭子周围的自然景观。那种“迢遥眼界净”的清澈视野,不仅是对外界的感知,更是对内心的反思。诗人通过“洗耳听天籁”,表达了对自然声音的渴望,借此反思自己在世俗生活中的局促与无奈。
最后部分,诗人攀登亭子,感受到“天宇大”的辽阔,内心的惭愧与向往交织,体现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全诗在清新自然的描写中,流露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启发人们在喧嚣中寻求内心的宁静。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达观亭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反映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诗中“车尘蔽重城”指的是什么?
“青山接檐楹,白塔见云外”主要表达了什么?
诗中提到“洗耳听天籁”是指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韩元吉与王维,两位诗人都表现了对山水的喜爱,但王维更注重宁静与内心的淡泊,而韩元吉则在追求自然的同时,带有对世俗的反思与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