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13: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3:08
南山罗汉赞十六首
佛光影中大杜多,八万细行灭尘劳。
爱护有情如眼目,胡奴来供滤水囊。
手持白拂起清风,奉持所闻佛直指。
小根魔子欲横戈,弓折箭尽皆消霣。
这首诗描绘了在佛光照耀下的宁静场景,像大杜鹃那样的鸟儿在低声鸣叫,八万种细微的烦恼都被一扫而空。对有情众生的关爱如同眼睛一般清晰,而那些胡奴(可能指外族或异端)则在旁边提供着滤水的器具。诗人手持白拂,唤起清风,奉持所闻的佛教教义直指心灵。小根魔子(可能指妖邪或烦恼的化身)想要横冲直撞,但他的弓箭已经折断,力量也随之消失。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溪,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他是江西诗派的主要代表之一,作品以清丽、隽秀著称,深受后人推崇。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黄庭坚晚年,正值宋代社会动荡不安,佛教文化逐渐盛行。他的诗作常常蕴含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佛教哲理的探讨,表现出他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烦恼的超脱。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个超脱世俗的理想境界。诗中先以“佛光影中大杜多”开篇,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仿佛在佛光的笼罩下,世间的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接着“八万细行灭尘劳”,表达了对世俗烦恼的超脱,似乎在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能让人脱离这些琐碎的烦恼。
“爱护有情如眼目”,强调了对有情众生的关爱,这种关爱如同眼睛一般重要,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慈悲情怀。而“胡奴来供滤水囊”则暗示了外来文化的影响与相互交融,虽然外族或异端可能带来挑战,但在佛教的智慧面前,这些都显得无足轻重。
“手持白拂起清风”,是对佛教教义的清晰表达,象征着智慧与清净。最后一句“小根魔子欲横戈,弓折箭尽皆消霣”,则表现出对内心烦恼的最终胜利,象征着超越和解脱。
整首诗不仅是一种对佛教思想的赞美,更是对人生态度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超脱,通过对佛教思想的理解,反映出对世俗烦恼的超越。诗人希望通过智慧的光辉,使人们能够摆脱纷扰,达到内心的和谐与安宁。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人在佛教哲理下追求内心宁静的思考,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胡奴”指代什么?
A. 外族或异端
B. 佛教徒
C. 自然现象
D. 诗人自己
“手持白拂起清风”中,白拂象征什么?
A. 烦恼
B. 智慧与清净
C. 战斗
D. 自然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追求权力
B. 超越世俗烦恼,追求内心宁静
C. 对爱情的渴望
D. 对历史的反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南山罗汉赞十六首》的诗意,还能深入探讨其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