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53: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53:49
初秋
作者: 郑刚中 〔宋代〕
包饭腰镰洞户忙,
芭蕉叶底稻田黄。
微风有意回阑暑,
小雨频来作放凉。
烟际轻舟分霁色,
望中飞鹭点山光。
初秋便自宜孤客,
邻舍数家都酒香。
在忙碌的田间,农民们正收割稻谷,包饭的声音此起彼伏;芭蕉叶下,稻田已是金黄一片。微风轻轻吹来,似乎是特意来驱散夏日的余热;小雨频繁降下,为酷暑带来了一丝清凉。烟波浩渺中,轻舟划破了晴空的色彩,远望中,飞翔的白鹭点缀着山间的风光。初秋的时节,恰好适合独自一人来此游览,邻居几家传来的酒香则让人倍感温馨。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飞鹭”与“轻舟”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象征着自然的和谐美好,常用来描绘宁静悠闲的田园生活。
作者介绍:
郑刚中,字仲明,号白石,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但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风光与农村生活,风格清新自然,具有浓厚的田园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初秋时节,反映了农忙的生活与初秋的自然景色,传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赞美。
《初秋》这首诗以生动的田园景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初秋的美丽。诗的开头通过“包饭腰镰”的描写,立即将读者带入一个忙碌的农村场景,农民们正在收割稻谷,体现了丰收的喜悦。接着,诗人用“芭蕉叶底稻田黄”来描绘秋天的色彩,鲜明的视觉冲击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变化。
“微风有意回阑暑,小雨频来作放凉”一句,诗人通过拟人手法赋予微风和小雨以情感,传达出初秋的微妙气候变化,既有温柔的凉意,又带来了一丝忧伤的诗情。接下来,“烟际轻舟分霁色,望中飞鹭点山光”则描绘了烟波浩淼的水面与山间飞鹭的美妙景象,构建出一幅清新、宁静的乡村画面。
最后两句“初秋便自宜孤客,邻舍数家都酒香”,诗人表达了初秋适合孤独的旅行者,在这一片自然的美好中,虽有孤独,却也不乏温暖的邻里情。诗人将孤独与温暖结合,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如“飞鹭点山光”),拟人(如“微风有意”),对仗(如“包饭腰镰”和“洞户忙”),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初秋的田园风光,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孤独与温暖并存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包饭”指的是什么?
诗中哪一句描绘了初秋的景象?
诗中提到的“飞鹭”主要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郑刚中的《初秋》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都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但郑刚中更侧重于田园生活的细腻描绘,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孤独之情。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