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34: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34:36
受命独也正,岿然十八公。
人独匪正命,胡然不如松。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坚守。他受命于人,但他却能独自保持正直,像那高耸的松树一样屹立不倒。即便他人不理解他的立场,他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向外界的压力妥协。
魏了翁,字子华,号清逸,宋代诗人,晚期文人,著名的隐士与诗人,注重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他的诗风清新,富有哲理,常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感。
这首诗是在魏了翁隐居南山时所作,反映了他对隐居生活的态度与理解。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许多文人选择隐居以避世事,表达对政治的不满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哲理,表现出诗人对个人信念的坚持以及对外界喧嚣的淡然。诗中以“松”作为象征,传递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松树在严寒中依旧挺立,寓意着诗人即使在逆境中也不愿随波逐流,保持自我。这种精神在当时的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因许多文人面对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选择沉默或妥协,而魏了翁却选择了坚守,表现出他作为文人的责任感与自我坚持。诗的最后一句“胡然不如松”更是直接表明了他对松树的赞美,强调了他对高尚品格的追求。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个人的坚守与高洁的品德,尽管身处困境与误解,仍然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宛如松树般屹立不倒,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精神追求。
诗中“松”象征着什么?
A. 冒险
B. 坚韧与正直
C. 逃避现实
“岿然”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愤怒
B. 坚定不移
C. 疲惫
诗人的态度是:
A. 随波逐流
B. 坚持自我
C. 逃避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