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14: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14:09
寄郑枢山
作者: 黄庚 〔宋代〕
起敬英声亦有年,酒边曾见锦囊篇。
吟情六义初删后,古意三爻未画前。
放旷嗣宗应绝俗,清狂太白不妨仙。
如今海内无工部,谁肯题诗寄郑虔。
这首诗表达了对郑枢山的敬意,提到他在酒席间曾看到过的优秀诗篇。作者感慨自己在吟唱中感受过的六义(古代诗歌的六种基本形式)已经被删减,古老的意境却未曾描绘出来。诗人希望能够放开传统,超脱世俗,像李白那样洒脱不羁,甚至可以被称为仙人。如今在这个时代,工部(负责诗词的官职)已经不存在,谁还愿意为郑虔题写诗篇呢?
作者介绍:黄庚(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豪放、奔放的风格著称。在诗歌创作上有较高的造诣,其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作于宋代,正值宋代文化繁荣时期,但诗人感受到官场的沉闷与文人之间的竞争,因而流露出对自由创作的渴望与对英雄人物的缅怀。
这首诗以郑枢山为寄托,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敬仰以及对古代诗人李白的向往。诗中开篇以“起敬”引入,表明了诗人对郑枢山的深厚敬意,接着通过回忆在酒席上见到的“锦囊篇”引发对古代诗歌的思考。诗人将“吟情六义”与“古意三爻”结合,表达了对文学传统的尊重与对创新的渴望。尤其是“放旷嗣宗应绝俗”一句,突显出诗人希望能够超越世俗的束缚,追求一种更高远的艺术境界。最后的“如今海内无工部,谁肯题诗寄郑虔”则流露出一种无奈与失落,反映出社会对文学创作的冷淡。整首诗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哲理,既有对友人的寄托,也有对时代变迁的感慨,让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郑枢山的寄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意、对古典诗歌的怀念,以及对当代文学冷淡的忧虑,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测试:
这首诗表达了对谁的敬意?
诗中提到的“锦囊篇”象征着什么?
“如今海内无工部”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