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宿鹤岩二绝》

时间: 2025-07-28 00:22:57

诗句

巍然山骨自天成,上与穹苍斗极平。

安得衲衣烧柏子,不闻山下是非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00:22:57

原文展示:

巍然山骨自天成,上与穹苍斗极平。
安得衲衣烧柏子,不闻山下是非声。

白话文翻译:

巍峨的山峰自然而成,与天空的边际平齐。
我希望能穿上僧衣,在这里烧一堆柏树的柴火,
这样就不必听到山下的纷争与是非了。

注释:

  • 巍然:形容高大、雄伟的样子。
  • 山骨:指山的骨架,形容山的壮丽。
  • 穹苍:指天空。
  • 衲衣:僧人的衣服,代表一种清净、超脱的生活。
  • 烧柏子:烧柏树的木柴,象征一种简单的生活方式。
  • 是非声:指人间的纷争与争论。

典故解析:

“安得衲衣烧柏子”可以理解为一种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借用佛教僧侣的形象,表达对世俗纷扰的逃避。诗中提到的“是非声”,反映了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世俗中难以获得内心的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刚中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他在文学上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而闻名,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纷扰的厌倦。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宋代是一个经济繁荣但社会矛盾突出的时代,诗人通过描写山的壮丽和隐居生活,表达了对世俗纷争的厌倦,以及对自然与内心平静的向往。

诗歌鉴赏:

《宿鹤岩二绝》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巍峨壮丽的山景,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崇敬与向往。首句“巍然山骨自天成”不仅描绘了山的雄伟气势,还传达出一种自然的伟大与不朽,仿佛这座山是天地间的伟大造物,永远屹立于世。而“上与穹苍斗极平”则进一步强调了山与天空的和谐与统一,使人感受到一种深邃的宁静。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渴望,“安得衲衣烧柏子”,他希望能穿上僧衣,远离尘世的纷扰,享受与自然的和谐。在这里,烧柏子象征着一种简单、纯净的生活方式,诗人渴望通过这种生活来逃避“山下是非声”,即人世间的纷争与杂音。这种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内心的追求与理想。

整首诗通过对比自然与人世,展示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现实的反思,表达了人们在繁忙与纷扰中寻求内心平静的普遍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巍然山骨自天成:描绘了山的高大与雄伟,暗示自然之美的伟大。
  2. 上与穹苍斗极平:山的高度与天空的广阔相互辉映,展现了自然的壮阔。
  3. 安得衲衣烧柏子: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想要简单生活,远离尘世。
  4. 不闻山下是非声:希望逃离世俗纷争,寻求内心的安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比作“山骨”,形象地表现出山的坚固与伟岸。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 象征:衲衣、柏子象征着清净的生活理想和对繁华的厌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崇敬、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争的厌倦。诗人通过描写壮丽的山景和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展现了人们对内心平静和高尚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自然的伟大、坚韧和永恒。
  • 衲衣:象征超脱尘世的生活,代表一种清净与安宁。
  • 柏子:象征朴素的生活方式,体现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巍然山骨”主要描写了什么? A. 山的高度
    B. 山的形状
    C. 山的颜色

  2. 诗人希望穿上什么衣服? A. 衣服
    B. 街衣
    C. 衲衣

  3. “不闻山下是非声”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渴望? A. 财富
    B. 宁静
    C. 权力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与郑刚中的《宿鹤岩二绝》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侧重于描绘自然景色中的宁静与美,而郑刚中则更强调对于尘世纷扰的逃避和内心的渴望。

参考资料:

  1. 《宋代诗歌研究》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诗词背后的故事》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句 其二 游大涤 老人村 渊明故址 小孤山 劳渡 山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无名之辈 头额 灵渠 丨字旁的字 香酒 串街走巷 蜃楼山市 高字旁的字 时开头的成语 金字旁的字 包含四的成语 雄富 口字旁的字 狂风暴雨 韦字旁的字 咨命 方命圮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