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47: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47:30
游法华寺
高岫拟耆阇,真乘引妙车。
空中结楼殿,意表出云霞。
后果缠三足,前因感六牙。
宴林薰宝树,水溜滴金沙。
寒谷梅犹浅,温庭橘未华。
台香红药乱,塔影绿篁遮。
果渐轮王族,缘超梵帝家。
晨行踏忍草,夜诵得灵花。
江郡将何匹,天都亦未加。
朝来沿泛所,应是逐仙槎。
在高山峻岭上,仿佛是耆阇(即佛教高僧),乘坐着神妙的车驾。
天空中构建了楼殿,意境如同升腾的云霞。
后来的果实缠绕着三足(指三足乌),前因则感应着六牙(指六牙白象)。
在树林中享受着香气扑鼻的宝树,溪水流淌出金色的沙粒。
寒冷的山谷中梅花刚刚开始开放,温暖的庭院中橘子树还未结果。
台上的香气弥漫,红色的药草随风摇曳,塔的影子在绿竹间摇摆。
果实渐渐成熟,仿佛属于轮王(古印度的王族),缘分超越了梵天的家族。
清晨踏上忍草,夜晚诵经得到灵花。
江郡的风光将与之相匹敌,天都的美丽也未必逊色。
今晨我沿着水面荡漾而行,应该是追逐那仙人的木筏。
作者介绍:宋之问,唐代诗人,字子真,号清江,曾任职于朝廷。其诗风清丽、细腻,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游览法华寺时,诗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感受到佛教的深邃哲理与自然美景的和谐共存,表达了对宗教与自然的敬畏与欣赏。
《游法华寺》是一首充满宗教意蕴和自然美的诗歌。诗中通过描绘法华寺的美丽景色,表现了作者对佛教理念的理解与敬仰。开篇“高岫拟耆阇”句,营造出一种高远的意境,仿佛身处于一个超脱世俗的境界。接下来的描写,诗人利用“空中结楼殿”和“意表出云霞”展示了法华寺的宏伟壮丽,仿佛其建筑物悬浮在空中,与天际的云霞融为一体。
诗中的因果关系也值得关注,例如“后果缠三足,前因感六牙”,不仅展现了佛教的因果法则,也暗示了自然界中万事万物的相互联系。随后,诗人通过对自然的细致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如“寒谷梅犹浅,温庭橘未华”,展现了四季变化带来的细腻感受。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次分明,情感真挚,表现了作者对自然与宗教的深思,令人感受到一种超然脱俗的境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表达了对佛教哲学的敬意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传达了人们在追求真理和自然和谐中所获得的宁静与智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耆阇”指的是:
“寒谷梅犹浅”中“寒谷”表示:
诗的主题主要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游法华寺》与王维的《鹿柴》进行对比,前者侧重于宗教哲学与自然的结合,而后者则更加注重隐逸的生活与自然的契合。两首诗在意境上各有千秋,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心灵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