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2:04: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2:04:46
狂寇后上刘尚书
作者: 方干 〔唐代〕
孙武倾心与万夫,
削平妖孽在斯须。
才施偃月行军令,
便见台星逼座隅。
独柱支天寰海正,
雄名盖世古今无。
圣君争不酬功业,
仗下高悬破贼图。
孙武全心全意地与众将士并肩作战,
迅速平定了妖邪之徒。
刚刚发布了偃月刀的行军令,
便看到星辰仿佛在逼迫着座位的角落。
独立的柱子支撑着天际,
他的雄名在古今间无人能及。
圣明的君主为何不来回报他的功业,
在大帐下高悬的就是打败贼寇的计划。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方干,唐代诗人,活跃于盛唐时期,以诗风豪放、气势磅礴见称,擅长描写英雄气概和军事题材。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正值国家面临外敌入侵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孙武的事迹,表达对国家安危和民族团结的关切。
这首诗以孙武为引子,展现了战斗中的英雄气概和对国家的忠诚。开篇用“倾心与万夫”描绘了孙武与将士们并肩作战的场景,体现出团结和士气的力量。接着通过“削平妖孽”展示了迅速行动和果敢决策的重要性,突出了军事指挥的果断与有效。
“才施偃月行军令”一语,展示了孙武的军事智慧和指挥能力。诗中提到的“台星”,似乎暗示着命运的指引和英雄的荣耀,象征着在战斗中的伟大使命感。
后面的两句描绘了英雄的丰功伟绩:“独柱支天”表明了他在历史上的重要性,而“雄名盖世”则传达出对其名声的赞美,强调了历史的长河中,英雄的事迹将永载史册。
最后,诗人提出了对圣君的质疑,表达了对功勋得不到应有回报的惋惜,流露出对士人的关切与期待。整首诗在描绘英雄气概的同时,也隐含了对国家和历史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方干对军事的关注和对忠诚将士的赞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英雄孙武的崇敬,表现出对军功的赞美与对国家安危的关注,同时也流露出对功绩未被重视的惋惜之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是谁?
诗中“削平妖孽”是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圣君”指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