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3:43: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3:43:43
《满江红(寿章殿院)》
曾寓轩 〔宋代〕
细数班行,阿谁是调元手段。君不见当涂往岁,饥民流散。
天幸立庵来歇焉,留心济粜无遗算。未须臾千里复安居,无愁欢。
公与相,天皆愿。天施报,如符券。看青州阴骘,富公公案。
已筑新堤旌异数,便膺虚席非常眷。待明年孤矢再垂门,蒙宣劝。
细数那些官员,谁才是真正的调和之道?你难道没有看到往年在当涂的饥民流离失所吗?
多亏了庵堂的建立,让人们可以歇息,心中想要施行救济,毫无遗漏。不必再等千里之外的安居乐业,
没有愁苦和欢喜。公与相,天皆愿望。上天的恩赐,如同符券一般。
看看青州的风雨,富贵的公案。新堤已经筑好,标志着不同寻常的数目,
便可获得虚席的特殊眷顾。期待明年孤矢再次降临,得到宣劝。
曾寓轩,生于宋代,字仲明,号山人,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民生为题,关注社会现实,反映人们的疾苦与期盼。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战乱和饥荒之际,诗人目睹了民众的艰难处境,因而写下此诗,表达对民生的关心与对安定生活的渴望。
《满江红(寿章殿院)》通过描绘民众的困境与救助的希望,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诗中“细数班行,阿谁是调元手段”开篇即以疑问引入,揭示了对官员治理能力的质疑,流露出对社会不公的关注。接下来的“君不见当涂往岁,饥民流散”,则直接指向历史上的饥荒,唤起读者的共鸣。诗人在此基础上,表达了对政府施行救助政策的期待与盼望,体现出了对人道主义的关怀。
诗中“天幸立庵来歇焉,留心济粜无遗算”展现了诗人对救助措施的肯定,这不仅仅是对现实的反思,更是对未来的期许。整首诗语言凝练而有力,通过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时代的紧迫感与希望的光辉。
整首诗歌反映了诗人对民众苦难的深切关怀,表达了对社会公正与安定生活的渴望,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
诗中提到的“调元手段”主要指什么?
A. 治理能力
B. 农业技术
C. 文化教育
诗人通过“当涂往岁,饥民流散”想表达什么?
A. 对历史的怀念
B. 对民生困境的关注
C. 对官员的赞美
诗中提到的“庵”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安全与希望
C. 战争
《静夜思》与《满江红》都表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但前者更侧重个人情感,后者则关注社会现实与民生问题,展现了不同的诗歌风格与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