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3:26: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3:26:40
金缕曲
作者: 汪精卫
啼鴂催山醒。转幽深沈沈雉堞,柳荑摇暝。揽得清辉凝眸处,身在万桃花顶。正丽色澄空相映。漠漠轻烟开渐淡,拥千鬟一水明如镜。还照取,莺飞影。桃源不在虚无境。在人间林鸮音好,巷尨声静。君看柴门春风入,菜甲麦芒齐迸。且放下老农镵柄。难得饭馀当户坐,愿春光烂熳从渠领。歌一曲,水泉听。
这首词描写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啼叫的杜鹃鸟催促着山林苏醒,幽深的山峦和摇曳的柳枝在黄昏中显得格外宁静。在那清辉照耀的地方,作者身处万朵桃花之顶,景色与天空交相辉映。轻烟袅袅,渐渐淡去,湖面如镜,映照着飞舞的黄莺影子。桃源不再是虚无的幻想,现实中的山林鸟鸣悦耳,街巷宁静无声。你看,春风吹入柴门,菜田和麦穗齐齐吐出新芽。放下农具,难得在门口悠闲地坐着,愿春光灿烂地从这里流淌而来。我想唱一曲,让泉水来倾听。
汪精卫(1883-1944),字兆铭,号逸舟,近代政治家、诗人。早年参与反清活动,后致力于抗日和民族独立,曾任中华民国的政治职务。他的诗风受到传统文学的影响,语言流畅,情感细腻。
此词创作于汪精卫的政治生涯中,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间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的春景,象征着希望与生机,或许也表达了他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金缕曲》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透过字句间流露出的情感,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清新而宁静的氛围。词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作者以杜鹃鸟的啼鸣唤醒了沉睡的山林,展现了春天的苏醒;“万桃花顶”则是对春天的生机与繁盛的赞美,同时也隐喻了理想生活的追求。
词中的意象丰富多彩,清辉、轻烟、桃源等元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尤其是水面如镜的描写,不仅体现了自然的静谧,也反映了心灵的宁静。最后,词人放下农具,坐在门口,愿意在春光中享受生活,这种淡泊明志的态度让人感到温暖,也引发了对人间美好的希望。
整首词以春天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心中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一种恬淡与宁静的情感基调。
诗中提到的“啼鴂”指的是哪种鸟?
a) 燕子
b) 杜鹃
c) 麻雀
“桃源不在虚无境”中的“桃源”指的是什么?
a) 一个村庄
b) 理想的生活境界
c) 一个公园
诗人想要在春天做什么?
a) 努力工作
b) 唱一首歌
c) 去旅行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