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38: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38:37
占城阴颓云一角,有人持恨终古。
书生满眼神州泪,凄断海东烟雾。
坟上土。怕有酒能浇,踏遍桥南路。
英游迟汝。向笙鹤遥空,不逢骞广,心事更谁诉。
天难问,身世儒冠误否。凭渠笔力牛弩。
铜琶无分中兴乐,消受此生栖旅。
凭吊处。剩破帽疲驴,怅望千秋去。
啼鹃最苦。要无主青山,有灵词客,来听断肠语。
在占城的阴霾下,云彩一角低垂,有人心中积恨终难释怀。
书生满眼涌出对神州的泪水,悲伤地看着海东的烟雾。
坟墓上的土。担心酒能浇愁,反而踏遍了桥南的道路。
英俊的游子,何时才能归来?向着空中的笙鹤遥望,难以遇见骞广,心中的愁苦又能向谁倾诉?
天问无果,身世于儒冠下是否误入歧途?凭借你的笔力如同牛弩。
铜琶与中兴的乐曲无缘,忍受这辈子的漂泊之旅。
在凭吊的地方,只剩破帽和疲惫的驴子,怅然望着千秋的流逝。
啼鸣的杜鹃声最为凄苦。愿青山无主,有灵性的诗客,来倾听我心中的断肠之语。
朱祖谋,清代诗人,生于明末清初,精通诗词,风格多样,常以抒情诗见长。他的作品常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对故国的深情。
这首诗创作于他访问龙洲道人墓之际,表达了对历史、对故人的追思与对逝去时光的感慨。背景中包含了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思考。
这首诗以“摸鱼子”为题,寓意在于对历史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思考。诗中通过对阴云密布的占城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心中的忧愁与对未竟事业的惋惜。书生的眼泪与海东的烟雾形成了鲜明对比,表达了他对国家深切的怀念与对时局的无奈。诗中反复提到的“浇愁”与“漂泊”,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在形式上,诗句的排列有序,给人以节奏感,同时情感的层层递进使诗意更加丰富。诗中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意象鲜活。整首诗给人以沉重的思考,激发读者对历史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历史的追忆、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的渴望。它不仅是对龙洲道人墓的凭吊,更是对整个历史文化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书生”指的是谁?
“铜琶无分中兴乐”中的“铜琶”象征什么?
这首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虽然主题相似,但各自的情感表达、历史背景与情境设定却各具特色,展示了不同诗人的风格与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