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中秋四首和频伽居士灵芬馆韵 其一》

时间: 2025-07-30 12:32:25

诗句

淅沥宵未歇,古砌吟秋虫。

浮云翳朗月,望眼徒朦胧。

故园阻长道,揽景区异同。

萧瑟怯衣单,披拂怜雌风。

幸有插架书,寝馈于其中。

黄初暨大历,尚友忻相逢。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12:32:25

原文展示

淅沥宵未歇,古砌吟秋虫。
浮云翳朗月,望眼徒朦胧。
故园阻长道,揽景区异同。
萧瑟怯衣单,披拂怜雌风。
幸有插架书,寝馈于其中。
黄初暨大历,尚友忻相逢。

白话文翻译

夜雨淅沥,仍未停歇,古老的石阶上传来秋虫的吟唱。
浮云遮蔽了明亮的月光,望去只能感到朦胧。
故乡的路途漫长而阻隔,所见的风景各有不同。
衣衫单薄,感到萧瑟,微风轻拂,怜惜那柔弱的身影。
幸好有书架上的书籍作伴,夜间安然入睡。
自黄初年间到大历年间,依然盼望与好友的相逢。

注释

  • 淅沥:形容细雨的声音。
  • 古砌:古老的石阶,指旧时的建筑。
  • 秋虫:秋天的虫鸣,常用来表现秋天的氛围。
  • 浮云:天空中的云彩,遮挡月光。
  • 朦胧:模糊、不清晰的样子。
  • 故园:故乡、家乡。
  • 揽景:欣赏风景。
  • 萧瑟:形容冷清、凋零的样子。
  • 怜雌风:对温柔的风产生怜惜之情。
  • 插架书:书架上的书籍。
  • 寝馈:夜间安然入睡。
  • 黄初、大历:历史上两个朝代的年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翼朝(约1660-约1730),字子谦,号秋溪,晚号自愚,清代诗人,生于江苏,曾任职于清朝官场。夏翼朝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生活的感悟。他的作品风格多样,善于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中秋之际,正值秋天,夜晚的细雨与虫鸣交相辉映,诗人借此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朋友的期盼。中秋是团圆的节日,诗人在此时的孤独感与对友人的怀念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出浓厚的乡愁情绪。

诗歌鉴赏

《中秋四首和频伽居士灵芬馆韵 其一》展现了秋天夜晚的细腻情感。诗的开头以“淅沥宵未歇”引入,形象地描绘出细雨未停的秋夜,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显孤独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古砌吟秋虫”引入自然的声音,细腻地表现出诗人对周遭环境的敏感与细致观察。

“浮云翳朗月”一句以浮云遮月的意象,表现出一种朦胧而无奈的情感。月光象征着美好与团圆,而浮云则意味着阻隔与失落,诗人在此切换了情感的基调,从对自然的欣赏转向内心的孤寂。

“故园阻长道”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思乡情怀,故乡的距离让人倍感思念,诗人在此感受到风景的异同,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以及心灵的隔阂。最后两句“幸有插架书,寝馈于其中”展现了诗人在孤独中的自我安慰,书籍成为他情感的寄托。

整首诗通过精炼的语言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秋夜的宁静与孤独,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期盼与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真挚而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淅沥宵未歇:夜晚的细雨淅淅沥沥,似乎还未停歇,给人一种恬静的感觉。
  2. 古砌吟秋虫:古老的石阶上,秋虫在轻声吟唱,增添了夜的韵律。
  3. 浮云翳朗月:浮云遮蔽了明亮的月光,给人一种朦胧的视觉效果。
  4. 望眼徒朦胧:诗人试图看清,却只觉模糊,暗示内心的迷茫。
  5. 故园阻长道:归乡的路途漫长而阻隔,表现出对故乡的渴望与无奈。
  6. 揽景区异同:欣赏到的风景各有不同,暗示与故乡的差异。
  7. 萧瑟怯衣单:冷清的环境使诗人感到寒意,衣衫单薄,感到无助。
  8. 披拂怜雌风:微风轻拂,诗人对温柔的风产生怜惜,暗示对温暖的向往。
  9. 幸有插架书:感到庆幸的是有书籍相伴,书籍成为心灵的慰藉。
  10. 寝馈于其中:夜晚得以安然入睡,书籍带来的宁静。
  11. 黄初暨大历:提及历史的年号,表现对过去友谊的怀念。
  12. 尚友忻相逢:期望与朋友再度相逢,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浮云翳朗月”形象地比喻了被遮蔽的月光,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拟人:虫鸣被赋予了吟唱的能力,使自然更加生动。
  • 对仗:如“故园阻长道,揽景区异同”,结构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中秋的夜晚为背景,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友人的期盼。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现出诗人在孤独中的思考与自我安慰,展现了人对自然的敏感与对生活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虫:象征自然的声音,代表秋天的到来。
  • 浮云:象征阻碍与迷茫,传达诗人的内心感受。
  • 故园:代表乡愁与归属感,表现对家乡的思念。
  • 书籍:象征知识与慰藉,成为孤独时的陪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淅沥”主要形容什么?

    • A. 风声
    • B. 雨声
    • C. 狗吠声
    • D. 人声
  2.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是怎样的?

    • A. 否定
    • B. 思念
    • C. 冷漠
    • D. 遗忘
  3. 诗中“浮云翳朗月”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兴奋
    • B. 迷惘
    • C. 快乐
    • D.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但更加强调了战乱带来的无奈与忧伤。
  • 李白《静夜思》:通过月光引发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直接而浓烈。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秋文化与诗词》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蝶恋花·画阁红炉屏四向 谒金门 长相思 一翦梅 鹧鸪天(寄少城) 菩萨蛮 点绛唇·梅雨收黄 好事近 菩萨蛮(回文) 酷相思·月挂霜林寒欲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肉字旁的字 行愿 氛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肝肠寸断 皿字底的字 幽迹 晩达 王字旁的字 忿世嫉俗 无字旁的字 肇乱 虾忙蟹乱 儿女心肠 巧舌如簧 四稽 釆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