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11: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11:51
节去愁衣薄,虫声渐近床。
偶然林下坐,早见草头霜。
寒月明如此,浮云掩不妨。
通宵照萝壁,忘却夜初长。
秋天渐渐过去,愁绪在衣衫上显得更加薄弱,虫鸣声逐渐在床边响起。偶尔在林下坐着,早早地就看见草尖上的霜。寒冷的月光如此明亮,浮云遮掩也无妨。整夜照亮了苔藓的墙壁,让我忘记了夜晚刚开始时的漫长。
传慧,明代诗人,出身于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表达个人的思考和感悟。
《九月望夜》创作于深秋时节,诗人在这个季节感受到自然的变化,结合个人情感,写出了秋夜的宁静与清冷,反映了对生命和时间的思考。
《九月望夜》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诗人通过描写秋天的夜晚,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内心的情感波动。诗的开头“节去愁衣薄”,便以秋天的渐行渐远引出情感,愁绪在这一季节中愈发显得脆弱。随着诗句的发展,虫声的响起不仅描绘了秋夜的景象,也为诗人带来了一种孤独的陪伴。
“偶然林下坐,早见草头霜”,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秋季的特征,霜的出现象征着寒意的加深,暗含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接下来的“寒月明如此,浮云掩不妨”,在描写月光的同时,浮云的掩盖则表现出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似乎在告诫自己要淡然面对生活中的种种。
最后一句“通宵照萝壁,忘却夜初长”则是情感的升华,月光照亮了苔藓的墙壁,诗人沉浸在这宁静的夜晚中,忘却了时间的流逝,表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境。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秋夜的深刻思考与独特体验,令人回味无穷。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思考和对自然的赞美,表现了一种宁静、淡然的生活态度。
诗中“虫声渐近床”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落寞
B. 欢快
C. 忧伤
D. 宁静
“寒月明如此”中的“寒月”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A. 温暖
B. 清冷
C. 明亮
D. 迷人
诗人通过哪种自然现象表现时间的流逝?
A. 太阳
B. 雨水
C. 霜
D. 风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两者都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但传慧的《九月望夜》更强调个人情感与孤独感,而王维则体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两者在意象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主题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