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43: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43:07
范阳一夕鼙鼓鸣,莽然河朔惟孤城。
姓名彻闻帝犹谓,我乃不识颜真卿。
人才所用非所养,自昔然矣奚独神。
肘间银黄挂三组,腰间犀玉围万钉。
养痈护疾皆此辈,事危先及城郭臣。
求仁得仁性情正,可死无死分义明。
岂徒一时折群丑,将与万世开太平。
我尝辱交於神者,寤寐精爽如平生。
过祠解后日端午,昌歜之酒芬兮清。
要呼湘累径同醉,毋使二子称独醒。
范阳的夜晚,鼓声震响,北方的河畔,只有孤零零的一座城。
他的名字传遍帝都,但我却不识颜真卿。
人才的使用并非单靠培养,这种道理自古以来都如此,何必只看神仙。
手臂上挂着三组银黄的饰品,腰间佩戴着万钉的犀玉。
这些人都是在养痈护疾,关键时刻总是依赖城郭的臣子。
追求仁德的人,得仁德势必正直,面对死亡也毫无畏惧,义理分明。
岂止是眼前抑制众丑恶,而是要为万世开创太平。
我曾遭受神灵的羞辱,醒来时心神清爽如常。
端午节后,我经过祠堂,饮着芬芳的昌歜之酒。
我想和湘累一起痛饮,别让你们两个称作孤醒。
魏了翁(约1040年-约1090年),字梦渊,号松隐,宋代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风多元,兼具豪放与细腻,常以历史和人情为题材。
本诗作于对大安军的纪念,表达了对忠臣和历史的思考。诗中提及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反映了作者对忠诚与正义的追求。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历史人物的忠诚与名声,开头以“鼙鼓鸣”引入,描绘了战斗的气氛,暗示历史的悲壮。接着,提到“我乃不识颜真卿”,表明对历史人物的敬意和对忠诚的缺乏识别,表现了一种对人才的遗憾。诗中通过对比“人才所用非所养”,强调了真正的才能并非单靠培养,而是天赋与经历的结合。
在后面的描写中,诗人通过描绘装饰和身份的细节,反映出当时社会对权力和地位的重视。而“养痈护疾皆此辈”则揭示了政治中的复杂关系,强调在危急时刻,真正的忠臣仍然是值得信赖的依靠。
最后两句通过端午节的酒宴,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在思考历史和忠诚中仍然保有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整体来看,诗歌在形式上具有古典韵味,内容则深刻而富有哲理,体现了魏了翁对忠诚与世道人心的深切思考。
诗歌主要探讨了忠诚与历史人物的价值,表现出对人才的追求和对历史的反思,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中提到的“鼙鼓”主要象征什么?
“我乃不识颜真卿”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什么态度?
诗中提到的“求仁得仁性情正”主要强调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