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见少室》

时间: 2025-07-30 12:35:30

诗句

适我一箪孤客性,问人三十六峰名。

青云无忘白云在,便可嵩阳老此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12:35:30

原文展示:

见少室 徐凝 〔唐代〕 适我一箪孤客性,问人三十六峰名。 青云无忘白云在,便可嵩阳老此生。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我这个孤独的旅人,带着一箪食,独自适应着这种生活。我向人们询问少室山的三十六峰的名字。即使青云直上,也不要忘记白云的存在,我便可以在嵩阳安度余生。

注释: 字词注释:

  • 适:适应。
  • 箪: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
  • 孤客:孤独的旅人。
  • 三十六峰:指少室山的三十六座山峰。
  • 青云:比喻高官显爵。
  • 白云:比喻隐逸的生活。
  • 嵩阳:指嵩山之南,这里泛指嵩山地区。

典故解析:

  • 青云无忘白云在: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即使有机会飞黄腾达,也不忘初心,愿意回归简单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凝,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清新自然,多表达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游历少室山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适我一箪孤客性”展现了诗人孤独而自适的生活态度,“问人三十六峰名”则体现了对自然美景的好奇和探索。后两句“青云无忘白云在,便可嵩阳老此生”更是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执着和向往,即使有机会飞黄腾达,也不忘初心,愿意回归简单的生活。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宁静和慰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适我一箪孤客性:诗人以“一箪”形容自己的简朴生活,以“孤客”自喻,表达了孤独而自适的生活态度。
  • 问人三十六峰名:诗人对少室山的三十六峰充满好奇,向人们询问其名,体现了对自然美景的探索和欣赏。
  • 青云无忘白云在:诗人用“青云”比喻高官显爵,用“白云”比喻隐逸的生活,表达了即使有机会飞黄腾达,也不忘初心的决心。
  • 便可嵩阳老此生:诗人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愿意在嵩山地区安度余生。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青云”和“白云”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高官显爵和隐逸生活的不同态度。
  • 对仗:诗中“青云无忘白云在”一句,通过“青云”和“白云”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即使有机会飞黄腾达,也不忘初心,愿意回归简单的生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箪:象征简朴的生活。
  • 三十六峰:象征自然美景。
  • 青云:象征高官显爵。
  • 白云:象征隐逸的生活。
  • 嵩阳:象征隐逸的居住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青云无忘白云在”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A. 追求高官显爵 B. 向往隐逸生活 C. 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D. 对孤独生活的适应

  2. 诗中“适我一箪孤客性”一句,诗人用“一箪”来形容什么? A. 自己的孤独 B. 自己的简朴生活 C. 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D.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答案: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诗词对比:

  • 徐凝的《见少室》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徐凝的诗更注重对自然美景的探索和欣赏,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对田园生活的描绘和赞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凝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了解唐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相关查询

九月奉教作 晚景怅然简二三子 和杜侍御太清台宿直旦有怀 和周记室从驾晓发合璧宫 寒食清明日早赴王门率成 送崔主簿赴沧州 五月奉教作 二月奉教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牌子 鳥字旁的字 疑行无成 卜字旁的字 言字旁的字 片字旁的字 广开门路 失伦 鼠字旁的字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棒喝 无的放矢 振穷恤寡 耳濡目染 这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一步一鬼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