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9 03:52: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9 03:52:44
坟冢遍青山,高低占原谷。
向来路已荒,今迷问樵牧。
涉水到云林,隔岗闻近哭。
沃酒白杨下,悲风何飋飋。
雨止梨园残,鸠声在茅屋。
整片青山上布满了坟墓,起伏的地形分布在原野和山谷之间。
过去的道路早已荒废,我如今迷路向樵夫和牧羊人询问。
我涉水来到云林,隔着岗峦听到附近的哭声。
在白杨树下喝着酒,悲风萧萧何其悲凉。
雨停了,梨园只剩下残花,鸠鸟的鸣声传来茅屋之中。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寒食节是古代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通常在清明节前两天,纪念介之推。在这一天,人们不生火做饭,而是食用冷食。诗中提到的“悲风”和“哭声”反映了寒食节的悲伤气氛,表达了对逝去生命的缅怀。
作者介绍:
梅尧臣,字梦得,号青隐,宋代著名诗人,生于北宋时期。他的诗风细腻、情感真挚,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风貌。
创作背景:
《寒食》创作于寒食节前后,诗人通过对节日的描写,表达了对逝者的追思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生命与死亡的哲学思考。
《寒食》一诗通过描绘坟冢、荒路、哭声等意象,展现了寒食节的哀伤气氛。全诗开头以“坟冢遍青山”引入,直接点明主题,营造出一种沉重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向来路已荒”的描写,表现出对过去的追忆和对现状的无奈。诗人问樵夫和牧羊人,象征着对生命的疑惑与迷茫。
在“涉水到云林,隔岗闻近哭”中,诗人通过自然景象与人声的结合,形成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加深了悲伤的情感。白杨树下的“沃酒”则成为一种自我安慰的方式,而“悲风何飋飋”则再次强调了悲痛的情绪。最后,雨后的梨园和鸠声的描写,增添了凋零与失落的意象,给人一种无尽的惆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死亡以及节日文化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寒食节的描绘,表达了对逝去生命的追忆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展现了人对死亡的思考与情感的寄托。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坟冢遍青山”的意思是?
A. 坟墓遍布高山
B. 青山上的坟墓很多
C. 青山没有坟墓
D. 坟墓只在山谷
“今迷问樵牧”中的“樵牧”指的是?
A. 诗人
B. 樵夫和牧羊人
C. 文人
D. 农民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对逝去生命的追忆
C. 对自然的描绘
D. 对爱情的思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梅尧臣的《寒食》更侧重于个体的内心感受与对生命的反思,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国家与民族的命运。两者在意象运用上均体现了对生命、时间和自然的思考,展现出诗人深邃的哲学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