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7 04:10: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7 04:10:05
春皇赋上瑞,来宁黄屋忧。
下令走百神,大云庇九丘。
风声将仁气,艳艳生瓦沟。
寒花舞零乱,表里照皇州。
千门委圭璧,晓日不肯收。
元年冬无泽,穴处长螟蟊。
两宫初旰食,补衮献良筹。
有道四夷守,无征万邦休。
耆年秉国论,泾渭极分流。
辍耒入班品,逸民尽归周。
股肱共一体,间不容戈矛。
人材如金玉,同美异刚柔。
正须众贤和,乃可疏共吺。
改弦张敝法,病十九已瘳。
王指要不匿,蚀非日月羞。
桑林请六事,河水问九畴。
天意果然得,玄功与吾谋。
此物有嘉德,占年在麦秋。
近臣知天喜,玉色动冕旒。
儒馆无他事,作诗配崇丘。
春天的皇帝赐予了祥瑞,给黄屋带来了安宁与忧虑。
下令驱走百神,大云覆盖着九座山丘。
风声带来了仁爱之气,鲜花在瓦沟中娇艳绽放。
寒花在风中舞动,照耀着皇城的内外。
千家万户门前摆放着美玉,清晨的阳光却不愿收回。
元年冬天没有丰沛的雨水,土穴中滋生着害虫。
两位皇后初次享用早膳,补衮(衣服)献上了良好的计划。
有道德的人治理着四方,国家之间没有战争安宁。
年长的贤人论政,泾水和渭水将他们分开。
停止耕作的人回归到文官的行列,隐士们纷纷回归周朝。
朝中大臣齐心协力,互不容忍戈矛的存在。
人才如金玉,既有美德又具刚柔并济。
只需众多贤士和谐共处,才能疏通共治的道路。
改弦易辙,调整坏的法则,十九的问题已经痊愈。
国王的指令不应隐蔽,犹如日月的光辉。
桑林请求六件事,河水询问九个农田。
天意果然得到了实现,神秘的功德与我相辅相成。
这个事物有着美好的德行,预示着丰收的年景在麦秋。
近臣们知道天意的喜悦,玉色在冕旒上摇曳。
儒家书院没有其他事务,创作诗歌以供奉崇高的山丘。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文学家。他以行书见长,诗歌风格独特,常常使用豪放的气魄和细腻的笔触。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政治与军事局势变化之际,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寄托对国家安宁与繁荣的期盼,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忧虑与希望。
黄庭坚的《常父惠示丁卯雪十四韵谨同韵赋之》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诗作,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安宁与人们生活幸福的美好愿望。诗中“春皇赋上瑞”开篇便以春天的皇帝赐予祥瑞来引入,彰显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而后“来宁黄屋忧”则隐含着对国家治理的忧虑,体现了诗人对社会时事的关注。
诗中多处运用自然意象,如“寒花舞零乱”、“风声将仁气”等,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同时又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诗人在描绘自然的同时,深入探讨了国家治理的道理,提到“有道四夷守,无征万邦休”,强调了道德与仁政的重要性。
整首诗语句流畅,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安宁与繁荣的渴望,强调道德与仁政的重要性,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社会的深刻关怀。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春天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新的开始和万物复苏,诗中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诗词测试:
本诗的作者是:
A. 苏轼
B. 黄庭坚
C. 李白
D. 杜甫
“春皇赋上瑞”中的“春皇”指的是:
A. 皇帝
B. 春天
C. 神灵
D. 大自然
诗中提到的“千门委圭璧”意指:
A. 每家都富裕
B. 国家繁荣
C. 人们安居乐业
D. 以上皆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