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2:50: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2:50:48
涤虑轩
圣人重洗心,君子贵浴德。
清心是道场,金仙有遗则。
人言我虑不须涤,我谓几人能涤得。
以此息万缘,以此销六贼。
君不见水观月观成道人,尽向此门生妙识。
圣人重视内心的洗涤,君子珍视品德的培养。
清净的心灵是修道的场所,金仙也有传承的法则。
有人说我不需要去除烦恼,我认为又有几人能够真正去除烦恼呢?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息灭万缘,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消除六贼(六种内心的烦恼)。
难道你没有看到,修道之人通过水观月,最终都能从这里获得妙悟吗?
作者介绍:岑象求,宋代诗人,因其作品常以修身养性、道德修炼为主题而受到后人推崇。其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常关注内心的修为与道德。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士人对修身齐家的重视。诗人试图通过内心的洗涤与品德的培养,寻求心灵的宁静与智慧的启迪。
《涤虑轩》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内心修养的重视。诗的前四句强调了洗心与浴德的重要性,认为清净的心灵是修道的基础。此处诗人通过对比“圣人”和“君子”,指出道德修养的必要性,传达出一种对高尚品德的向往。
接下来的两句则揭示了世俗烦恼的困扰,质疑了人们对内心烦恼的轻视,强调真正能够“涤得”的人并不多。最后的两句以“水观月”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哲理:通过观察大自然的奥秘,能够获得智慧与灵性。这不仅是对自我内心的探求,也是对道理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内心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追求心灵宁静的渴望,带有一种道教哲学的气息,提醒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保持内心的清净与明亮。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内心的修养与道德的提升,强调清净心灵的重要性,呼唤人们通过内心的净化达到智慧的启迪。
诗词测试:
“圣人重洗心”中的“洗心”指的是什么?
A. 清洗外表
B. 净化内心
C. 去除烦恼
答案:B
“以此息万缘”中的“息”意味着?
A. 结束
B. 开始
C. 增加
答案:A
诗中提到的“六贼”指的是什么?
A. 外在敌人
B. 内心的烦恼
C. 社会问题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